师资队伍
国家级人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国家级人才



蔡国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岩土原位测试、智能地下探测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江苏省“333工程”2016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2项、重点工程委托项目22项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8项,软著13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8部。发表SCI/EI论文220余篇,成果应用于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百余项工程,如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孟加拉港口建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银锤奖、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安徽省115创新团队负责人、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深部煤炭资源安全、智能、绿色开采及灾害防控基础与技术研究,提出了煤基固废绿色充填、煤岩动力灾害预测预警防控方法,发展了深部煤层群安全精准和绿色充填开采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在两淮及类似矿区得到推广应用,推动了煤炭科技进步。主持国家深地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50余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参编)教材5部、专(合)著4部、参编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


王佐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安徽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挂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工程教指委华东区域协作组委员担任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监测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桥梁施工监控、非线性结构概率模型参数识别、车桥耦合振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2017年获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国家级项目6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6重点工程委托项目40余出版专著教材3部,授权国际、国家专利40余项,软著15项,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8部。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成果成功应用于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池州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大桥、马鞍山公铁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六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


张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安徽省岩土工程智能建造与灾变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岩土地震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安全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入选/获得2020年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021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杰出青年基金、2023年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科学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课题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重大工程应用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覆盖国际地震工程学会会刊EESD、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ASCE、美国地震学会会刊BSSA、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刊GJI、国际隧道协会会刊TUST及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学会会刊;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参编行业标准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2017年);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202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2023年),获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项(排名8,202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19,2023年)。



皖ICP备020545号 Copyright 2010 安徽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