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智守初心 喜迎国庆担使命——安全测绘学生党支部开展国史小讲堂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5-10-11 浏览次数: 12

本网讯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引导青年党员在国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近日,土木工程学院安全测绘学生党支部以“学史明智·喜迎国庆”为主题,在主教楼1510室成功开展国史小讲堂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通过体验式学习、分享爱国心声等形式,礼赞祖国华诞,抒发对党的忠诚与对祖国的热爱。

锚定学习方向,凝聚思想共识

国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智慧与力量。对于青年学生党员而言,学习国史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更是明确时代使命、找准奋斗方向的重要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开展国史小讲堂,就是希望大家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刻感悟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中,以实际行动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支部书记宋宝萍的话语为全体成员点明了学习意义,也拉开了国史小讲堂的序幕。

多维度学国史,沉浸式悟初心

本次国史小讲堂创新采用“党员主讲+互动研讨”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打破传统“说教式”教育局限,由支部4名党员代表围绕“新中国建设历程”“改革开放辉煌成就”“新时代科技突破”“土木工程领域的家国担当”四大主题依次分享,用鲜活案例、详实数据和生动故事,让国史学习真正“活”起来。

党员邢申奥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新中国建设的奋斗足迹”为题,结合时间轴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体系完善等领域的重大成就。他特别聚焦桥梁建设这一土木工程的“皇冠明珠”,讲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动情地描述:“这座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结束了‘万里长江无桥渡’的历史,当年毛泽东主席三次视察工地,要求建设者们‘建成学会’,中国技术人员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创新采用管柱钻孔法攻克了世界性施工难题。”

他对比道:“如今张靖皋长江大桥以2300米主跨突破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北盘江大桥等超级工程不断涌现,中铁大桥局70年间建起4000多座桥梁的壮举,正是祖国综合实力提升的生动体现。”“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未来将参与到更多国家重大工程的测绘工作中,这些国史记忆将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邢申奥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

党员赵倩则聚焦“改革开放与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行业变迁,展现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活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还较为罕见,而现在上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超高层建筑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这背后是技术的进步、人才的积累,更是国家发展理念的革新。”

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特点,特别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就像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在三年困难时期突破69米深潜极限的奋斗精神一样,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也为我们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与发展空间。”

在互动研讨环节,同学们围绕“国史学习与专业发展的结合点”“新时代青年党员如何践行爱国使命”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入党积极分子马帅表示:“通过今天的小讲堂,我不仅了解了祖国的发展历程,更明白了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用‘争气钢’铸就大国重器的故事震撼了我,未来我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争取参与到乡村振兴、交通建设等国家项目中,用专业知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以史为鉴践行动,砥砺奋进迎国庆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国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初心的叩问。全体支部成员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国史学习融入日常,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立足安全与测绘工程专业,把国史中蕴含的“建桥报国”精神转化为学习科研的动力,在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展现青年党员的担当。“新时代青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希望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国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学史明智·喜迎国庆”国史小讲堂主题党日活动,不仅丰富了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更强化了青年党员的爱国意识与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史为鉴、以志为帆,传承老一辈建设者的奋斗精神,在土木工程领域深耕细作,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6周年。(文/图:宋宝萍、赵倩、马帅;一审:叶训;二审:马智鑫;三审:王媛)




皖ICP备020545号 Copyright 2010 安徽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