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应不少于10步)
1.实验方法描述:
传承文脉的绿色建筑设计实验教学项目是对传统聚落、历史街区及既有建筑的物理性能进行模拟,并对相关课程,如《生态与绿色建筑》、《徽州村落》、《徽州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建筑性能模拟与分析》等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再现。在虚拟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场所构建、空间漫游和环境布置来感知建筑空间形态;再将建筑模型处理为声、光、热和风环境等性能模拟所需的条件图,经过参数设置和模拟计算,最终输出结果。学生通过实验步骤的操作,能够了解建筑性能模拟操作的全过程;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判断绿色建筑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现行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融合建筑文化、地域特色、气候特征、绿色技术等综合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对后续设计课程进行指导。
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
一、徽州古建筑认知
点击主界面“徽州古建筑认知”按钮,展开“类型与形制”“结构与构造”两个按钮。
步骤1:点击“类型与形制”按钮,展开“祠堂”“宅居”“书院”“戏台”四大主要类型进行学习,点击不同的建筑类型按钮,系统将自动弹出相对应的高精度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可详细了解徽州古建筑。
步骤2:点击“结构与构造”按钮,展开“承重结构类型”“结构构件”“建筑构造”“楼地面与屋顶”四个按钮,点击不同按钮,系统弹出图片和文字介绍。
步骤3:点击“知识考核”。系统随机抽取题库中10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共三次考核次数,取最高的考核分数记录成绩。
二、徽州古建筑空间体验
点击主界面“徽州古建筑空间体验”按钮,展开典型案例“敦典堂”“碧山宅居”“耕读园”“关帝庙”四个按钮。注:3D模型部分,均使用鼠标右键旋转模型,鼠标中轮缩放模型;外接可穿戴设备,开展沉浸式体验。
步骤4:点击“敦典堂”,系统自动弹出简介和图片。按动鼠标进行3D观察和空间体验,点击界面右侧“门坦”“仪门”“天井”“享堂”“寝殿”,以及祠堂戏台部分的“前台”“后台”“天井”“文武乐间”按钮,可直接切换至指定部分。
步骤5:点击“碧山宅居”,系统自动弹出简介和图片。按动鼠标进行3D观察和空间体验,点击界面右侧“入口”“仪门”“天井”“厅堂”“厢房”“庭院”按钮,可直接切换至指定部分。
步骤6:点击“耕读园”,系统自动弹出简介和图片。按动鼠标进行3D观察和空间体验,点击界面右侧“入口”“讲堂”“斋舍和食堂”“祭祀”“庭院”按钮,可直接切换至指定部分。
步骤7:点击“关帝庙”,系统自动弹出简介和图片。按动鼠标进行3D观察和空间体验,点击界面右侧“门坦”“仪门”“天井”“享堂”“寝殿”按钮,可直接切换至指定部分。
步骤8:点击“知识考核”,系统随机抽取题库中10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共三次考核次数,取最高的考核分数记录成绩。
三、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赏析
点击主界面“装饰艺术”按钮,展开“装饰题材”“装饰部位”“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四个按钮。
步骤9:点击“装饰题材”,展开“动物类”“植物类”“图案类”“人物故事类”四个按钮,点击不同按钮,系统弹出图片和文字介绍。
步骤10:点击“装饰部位”,展开“梁枋结构”“柱础”“门楼”三个按钮,点击不同按钮打开3D模型,使用鼠标右键旋转模型,鼠标中轮缩放模型。
步骤11:点击“雕刻艺术”,展开“木雕”“砖雕”“石雕”三个按钮,点击不同按钮打开3D模型,使用鼠标右键旋转模型,鼠标中轮缩放模型。
步骤12:点击“彩绘艺术”,展开“室内彩画”“室外彩画”两个按钮,点击不同按钮,系统弹出图片和文字介绍。
步骤13:点击“知识考核”,系统随机抽取题库中10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共三次考核次数,取最高的考核分数记录成绩。
四、徽州古建筑虚拟营建
点击“虚拟营建”进入搭建环节,分为两种模式:“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
步骤14:以敦典堂为例。点击“学习模式”,进入敦典堂3D模型,点击右侧按钮可隐藏与显示敦典堂的屋面、墙面、梁架、柱网等部分,按钮可多选,即同时隐藏多项构造。以“屋面”按钮为例,点击隐藏,可观察建筑顶部梁架结构;点击显示,即可欣赏完整建筑。
步骤15:点击“构件考核”,根据系统发布的名称点击选择相应构件。
步骤16:点击“搭建考核”,建造所需构件会以半透明方式出现在模型中,学生需在界面右侧模型库中检索出该构件,点击确认,并在模型中对应位置进行点击,完成构件的建造。
学生操作过程中,系统将会显示此过程所选构件和位置是否正确,自动记录得分。
以上知识点内容丰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能够充分理解课程知识点,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次数,统计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