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规划与设计方向:
1)研究夏热冬冷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技术、设计规范和标准;
2)研究能源与资源优化配置及节约利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及本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绿色交通与建筑室外环境优化配置技术等;
3)研究建立区域及建筑群能源资源消耗、物理与生态环境的预测和诊断技术;
4)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信息模型的综合规划技术和绿色建筑集成设计方法。
(2)绿色建材方向:
1)建筑材料高效节能加工制造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节材、节能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新型建材及环境功能建筑材料及其应用,主要研究与开发多功能、高性能建筑材料;
3)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研究,研究环境因素对建筑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影响,探索提高建筑材料耐久性的方法;
4)绿色建材的检测方法与评价,研究绿色建筑材料的分析测试,利用生命周期原理,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评价和预测。
(3)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方向:
1)研究建筑群集中冷热源综合优化配置、能源梯级利用及余热回收、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能效提升、建筑供热与空调系统节能及计量等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2)研发适用于绿色建筑的绿色建材、空调与采暖系统、照明装置、节能电梯及生活热水制备技术和产品;
3)研究适合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和经济条件的建筑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耦合系统的集成技术。
(4)建筑工业化方向:
1)钢结构住宅;
2)工业化住宅中的模块技术应用;
3)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住宅的建筑性能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住宅经济性能研究;
4)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包括结构体系选择与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工业化专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发;
5)专业化施工安装技术。
(5)能耗监测与能效评估方向:
1)涵盖完备大型建筑能耗指标参数的数据采集体系;
2)基于能源审计、能效评估等工作模型的能耗监管体系;
3)大型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与楼宇自动化、预付费用能管理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技术;
4)研究、开发兼容多种通讯接口和协议、支持大容量数据本地存储的数据网关设备;
5)建筑能效评估及节能审计软件评价体系;
6)建筑一体化节能监管工作站技术。
团队人员组成 | 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团队 | 绿色建筑材料研究团队 |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研究团队 | 建筑工业化研究团队 | 能耗监测与能效评估研究团队 | 建筑环境测试研究团队 |
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名) | 4 | 6 | 2 | 5 | 3 | 3 |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名) | 5 | 4 | 5 | 4 | 6 | 8 |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名) | 2 | 7 | 5 | 3 | 4 | 10 |
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人员(名) | 0 | 2 | 1 | 1 | 1 | 1 |
兼职与双聘人员(名) | 10 | 11 | 9 | 9 | 11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