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科科研协同发展,6月25日下午,建筑与规划学院在徽韵楼6612会议室召开学科建设及科研平台团队政策宣讲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早,科技处处长雷经发、副处长洪涛,学院党委书记吴运法、院长顾康康等人出席,学院教授代表、各科研平台骨干成员参会。

顾康康宣读《建筑与规划学院科研平台及团队优化调整方案》,通报学院近年科研成果突破与重点项目进展,从平台整合、团队重组、资源调配三方面明确下一阶段科研工作路径。他强调,此次调整以打破学科壁垒为核心目标,根据学院学科发展方向,新组建城市更新与地域建筑研究、可持续城乡规划与数智治理等跨学科创新团队,形成“7个平台、8个团队”的组织架构,通过资源要素重组,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科研生态格局。
吴运法围绕师德师风情况展开宣讲,强调师德师风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针对科研团队建设,他特别提出,既要引导教师恪守学术规范,更要将“以德立学、以德育人”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导师言传身教构建良性学术传承体系。
李早在讲话中指出,建筑与规划学科需紧扣“城乡融合、绿色低碳、智慧建造”三大国家战略,推动科研组织模式从“分散式”向“集群式”转型。她强调,学院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将科研平台建设与博士点申报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发展,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积极探索创新路径。
科技处对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技处用印流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研特区建设等方面展开宣讲,全方位解读政策要点,并针对现场提出的疑问逐一解答,确保参会人员对科研政策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在科研平台交流环节,安徽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安徽省徽派建筑重点实验室、城市更新与交通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代表依次发言,就跨平台资源共享、青年教师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本次会议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现场答疑的模式,为学院科研工作提供了精准指导。此次会议的举办,为建筑与规划学院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整合科研资源、优化团队结构,对推动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汪程;图:朱楠楠;一审:左丹;二审:顾康康;三审:吴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