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一砖一瓦皆历史,测绘方知匠心深”,古建研习贵在躬行。2025年4月21日至27日,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2级建筑学专业90余名师生奔赴黄山市黟县关麓村、古黄村,围绕“八大家”联体民居开展古建筑测绘实习,通过科技与人文的双重探索,解码徽派建筑精髓,赓续传统营建智慧。

科技赋能:多技术融合精准记录
清晨的古村落中,测绘团队以“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传统手工测量”的模式,对“八大家”联体民居展开全方位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精准获取建筑室内外空间的点云模型,无人机倾斜摄影则通过多角度影像生成高精度三角面模型,弥补屋顶等盲区数据的缺失。同时,全站仪、钢尺等传统工具辅助测量结构构件、装饰装修等细节,确保数据全面精准。师生们攀梯丈量檐口高度,俯身观察榫卯节点,在指导教师示范下,逐步掌握古建测绘的核心方法。

文化解码:从建筑形制到历史叙事
“八大家建筑群如同一部立体的族谱,每一处天井、门楣雕花都在讲述家族兴衰与文化交融。”实习中,师生不仅关注建筑物理形态,更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宗法制度与民俗文化。通过手绘草图勾勒飞檐翘角、马头墙轮廓,反复比对修正以感知古建比例;外业结束后,手稿转化为CAD图纸与数字模型,结合测绘数据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建筑形制与空间组织的内在逻辑。

田野课堂:触摸历史的实践教育
“亲手触摸百年砖木,方知保护刻不容缓。”学生们在攀爬木梯测量梁架、记录雕花纹样的过程中,既锤炼了测绘基本功,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严谨与古建保护的责任。一名学生感慨:“徽州匠人‘以手传心’的智慧,未来应融入现代设计,让文化基因永续传承。”

成果落地:为文脉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此次测绘成果将纳入徽州古建档案,为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一周的实践,学子们以专业赋能文化传承,在知行合一中筑牢文化自信。正如带队教师所言:“古建测绘不仅是技术训练,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接续。”(文:叶梓、邓宇宁;图:张子钰、叶梓;一审:许杰青;二审:顾康康;三审:吴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