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栏目(不发文)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2025年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微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9-30 浏览次数: 26

各学院和同学:

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培养掌握储能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微专业,现就微专业招生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及人数

我校2023、2024级本科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

二、储能科学与工程微专业简介

储能技术在促进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技术实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多学科深度交叉的专业。本微专业培养学生在毕业前,修满本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20个学分,颁发储能科学与工程微专业证书。

学制:2年,学生从大二秋季学期开始修本微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学时分配课外实践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
讲授实践
HN060393BW储能原理与技术348480
秋季考试
HN060303XW储能科学进展232320
秋季考查
HN060403BW热能存储技术与应用348480
春季考试
HN060413XW热泵原理232320
春季考查
HN060384XW储能基础与创新实验232032
秋季考查
HN060423BW冷热源新技术232320
秋季考试
HN060353XW太阳能利用技术232320
秋季考查
HN060363XW电化学储能基础232320
春季考查
HN060373XW储能技术工程案例232248
春季考查
合计92032028040



QQ群号:634331834

学生实验和微专业证书

三、微专业设置及培养管理

(一)微专业是指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二)微专业主要基于现有专业或特定行业、领域,围绕核心概念和技能构建课程体系,我校以跨学院、跨专业为主要形式,一个微专业开设5-8 门课程,总计 20学分左右,课程体现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的核心课程,课程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实战性和挑战度。微专业修读年限一般为4个学期。

(三)微专业原则上单独编班,建议周末或者晚上授课,鼓励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

(四)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记入个人成绩单,达到微专业结业要求者,经所在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审定,由学校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登记信息,不授予本专业学士学位。不满足结业要求者,不颁发证书。

(五)主修专业已修读和考核合格的课程中,如有与微专业相同或相似的课程,且前者的学分数和教学内容要求相当或高于后者的,学生可向微专业开办学院提出免修申请,经批准后可将该课程成绩作为微专业相应课程成绩。

(六)在主修专业学习年限内,学生未完成微专业修读计划,经本人申请、开设学院审核后,其已修读合格的课程学分经申请认定可冲抵通识选修课学分。专业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可按学校规定申请缓考。补考、缓考后仍不及格者,该课程不合格。微专业考核不合格的课程,不计入主修专业不及格课程门数,不影响评先评优、毕业资格等。

四、报名条件及报名办法

微专业主要面向全校学有余力且有专业兴趣的普通本科生开设(2023级、2024级)。拟报名同学认真阅读微专业招生方案(详见附件1)后需填写《安徽建筑大学微专业报名申请表》(附件2),并于2025年10月15日16:00前,将《申请表》(纸质版和电子版)交至环能学院微专业联系人。


报名联系人:王老师电话:63828225 邮箱:69123555@qq.com


微专业咨询联系人:万老师 邮箱:wanxiaokang@ahjzu.edu.cn


学院教学办地址:徽文楼210



附件1.环能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2025微专业招生方案.docx

2.安徽建筑大学微专业报名申请表.doc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