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五月的暖风携着箬叶的清香,吹进了安徽建筑大学南三教职工餐厅。2025年5月30日下午3点,这里不再是寻常的用餐之地,而是化身为一场充满欢声笑语与文化交融的端午盛宴——“粽情端午,文化共融”包粽子活动在此欢乐启幕。此次活动由校环境保护协会倾力打造,吸引了众多在校学子的热情参与,更有一抹亮丽的国际色彩——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们欣然加入,与本土学子一起,用指尖的温度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独特韵味。
为了这场“舌尖上的文化体验”,环境保护协会的成员们早已精心筹备。碧绿宽大的新鲜粽叶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清香,70份整整齐齐码放;超过13斤圆润饱满的糯米洁白如雪;30颗油润金黄的咸蛋黄、一大袋晶莹红亮的蜜枣、以及2斤多肥瘦相间的瘦五花肉等丰富食材,已准备就绪。下午2点,协会工作人员便早早来到餐厅,精心布置场地,挂起节日装饰,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忙碌的气息,一切只为确保这场文化体验之旅顺利开启。
下午3点整,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带着好奇与兴奋陆续签到入场。签到台前,不同肤色的面孔洋溢着同样的期待笑容,来自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们成为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位留学生兴奋地表示:“我在课本上读到过端午节,但亲手包粽子还是第一次,太期待了!
包粽子环节正式拉开帷幕!食堂经验丰富的阿姨们早已将食材处理妥当,化身“民俗导师”,热情地为围拢过来的同学们进行手把手教学。取两片翠绿的粽叶,轻轻一折,形成一个小漏斗;填入莹白的糯米,小心放入一颗流油的咸蛋黄或一颗甜糯的蜜枣,再盖上一层糯米;接着是关键一步——灵巧地折叠粽叶,紧紧包裹,最后用棉线娴熟地缠绕捆扎。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每位同学都亲手包了一到两个粽子。大家手法虽然略显生疏,但热情高涨,现场粽叶舞动、棉线穿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等待粽子在蒸锅中慢慢成熟的过程,被一场妙趣横生的端午知识问答填满。“端午节纪念哪位爱国诗人?”“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五毒’指的是哪五种动物?”问题一出,现场立刻沸腾起来。中外学子们纷纷举手,踊跃抢答,中文夹杂着外语的解释,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答对的同学不仅收获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还赢得了环保主题的精美小礼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同学们在分食时仔细寻找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考虑到煮粽子耗时较长,部分同学因事提前离开,协会工作人员贴心地在粽子煮熟后,将这些同学的粽子一一送过去。活动尾声,同学们拿着自己包的粽子,一起拍摄了一张大合照,为此次活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粽叶裹住的不仅是软糯香甜的米食,更包裹着深厚悠久的中华文化。此次端午包粽子活动,不仅是一次传统民俗的趣味实践,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文化桥梁。留学生们在指尖的缠绕中触摸到端午的脉络,本土学子在分享与交流中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与自豪。缕缕粽香,串串笑语,将端午节的温暖情谊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成为安徽建筑大学校园里一段温馨而难忘的共同记忆。(作者:环境保护协会 一审:朱迪 二审:胡志龙 三审:戴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