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栏目(不发文)
新闻动态
祝贺!2011级校友张杨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发布时间: 2025-05-01 浏览次数: 12

本网讯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安徽建筑大学2011级给排水专业校友、合肥水务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张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参会。

听漏声中守水脉 匠心路上绽芳华

张杨,中共党员,2011级给排水专业学生,现任合肥水务集团抢修(服务)中心“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之爱岗敬业好青年、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工匠、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2023年荣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供水管道工项目第一名,同年当选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带领听漏队获得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以精微听漏固城市韧性

星罗棋布的供水管道如同城市“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其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千家万户。2018年,合肥水务集团党委发出青年党员扎根一线号召时,张杨积极响应,主动报名成了听漏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从此,“昼伏夜出”成为他的工作常态,每日步数超2万步,他用脚步丈量城市,带领团队精准定位10545处漏点,相当于节约水量约10900万吨,避免经济损失超1.9亿元。

每一处漏点的修复,都为城市供水管网排除了潜在“病灶”,延长管网寿命,降低爆管风险,筑牢城市韧性安全防线。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张杨的听漏工作成为合肥提升城市功能韧性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合肥未发生因地下供水管网漏水导致的地下空洞事件,2024年供水管网漏损率低至6.94%,在全国日均供水量百万立方米以上省会及直辖市水司中排名前列。

以创新引领育水务新质能

传统听漏依靠的是老师傅带新徒弟手把手传承经验,一直被视为“难学难教”的传统手艺。

张杨带领团队守正创新,运用余氯比色法、间接相关法、简易水质法等新方法攻克20多处大口径疑难漏点。从矿山、隧洞使用的微振技术获得启发,研制出基于光电传感的漏失在线监测;根据管网风险等级,采用“固定哨+移动哨”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漏点检出率,还为行业发展树立起创新典范。

不仅如此,他还将视野拓展至太空,成功引入全国领先的卫星探漏技术,借助长波段雷达卫星的大范围全极化影像数据,精准分析土壤含水量,快速、高效检测出供水管道漏水点,彻底打破了传统听漏受管材、管径、埋深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为检漏行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张杨带领服务队采用“太空+地面”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累计发现漏水点418处。

点星星之火掀技术变革潮

“一颗星星再亮,也没有一片星空美丽。自己一个人技术好不算厉害,让工友个个技术过硬,才能做出成绩来。”

2020年至2024年间,张杨主持设计、建设了全国首家集抢修、听漏、阀门、受限空间作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接待全国同行业培训、参观四十余次,组织实操培训数千人,承办国家和省市级劳动和技能竞赛十余次,被授予全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实操基地荣誉。

此外,他带领团队开展专项研究,获得5项省级重大合理化建议奖及多个专利成果,不仅在合肥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推动国内水务行业迈向新高度。

2023年,张杨在全国城镇供水排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一举夺冠,2024年,他受邀担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技术专家,编写全新理论与实操试题,创新设计考试形式,赢得高度赞誉。

在他影响下,“99后”青年创新专家王子阳自主研发比赛工具,“99后”国赛亚军李昀蔚提供技术支持,合肥水务集团的青年选手何子航、王维分别斩获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实现从“一人夺冠”到“团队成长”的蜕变。

爱启征程 践公益弘善举

自加入“雷锋精神”听漏队,张杨就给自己立下一个“标尺”:“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做事”。

工作之余,张杨积极组织队员发挥听漏专长,主动走进企业院校,义务检漏254次,查出漏点231处,收获表扬信、锦旗等嘉奖50余次。为企业检漏时,他不仅解决漏水难题,还关注企业接水、用水需求。走进社区,他积极响应居民需求提供用水服务,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师生,他积极宣传节水、用水知识,播撒“可持续发展”的种子。2024年,“雷锋精神”服务队获评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合肥市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等荣誉。

多年来,他带领队伍持续开展中高考送清凉、社区志愿服务等系列公益活动;与“中国好人”刘宁结对帮扶,为山区孩子筹集爱心衣物,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头条点赞报道……

奋斗,新时代劳动者最美的姿态。

从工到匠,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张杨牢记母校“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精神,将“一勤天下无难事”视为座右铭并付出行动。腿勤、手勤、脑勤、耳勤,他以勤勉绘就精彩,以平凡铸就非凡,在“螺丝钉” 的岗位上干出“大事业”的格局。(文/图:合肥水务集团、校合作发展处 ;一审:王琳;二审:曹佰来;三审:唐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