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始创于1991年,几经院系调整,于2004年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系,2008年正式更名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特色(品牌)专业,安徽省综合试点改革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安徽建筑大学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安徽省结构优化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安徽建筑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28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硕士学位35人。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1人,安徽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近年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先后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实验及学科平台。内设四系一室三中心,分别为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工程图学教研室、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实验中心、电力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其中,机械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力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电力与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安徽省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建筑机械故障诊断与预警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近4000万元各类教学科研设备,建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近年来,学院承担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在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建筑智慧能源微电网、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CSCD检索;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新加坡CITI管理学院、韩国韩瑞大学及国内多所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就科研合作、师生交流、学生攻读学位等事项达成协议,每年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派遣留学生。学院还与合肥叉车、日立建机、国家电网、许继电气、江淮汽车、安徽中鼎、志邦橱柜、格美电器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合作,积极构建教学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学院以“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过程装备实践创新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挑战杯、工程训练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近年来,先后获得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红点奖”2项,其它国际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赛事获奖近百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20余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控制、管理、研发等工作,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技术、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工程机械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电子、材料、冶金等行业领域,从事各类装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也可通过考取公务员进入工业管理、科技管理、海关、物资储备等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也可通过攻读研究生后从事机械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源于1991年开始招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1年获得省级卓越计划建设项目,2012年获批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获批为校级特色专业,2015年获批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该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智能设备、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控制工程技术、机械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制造行业、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亦可担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设计艺术学、美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设计理论,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艺术基础、产品造型设计基础、造型材料与工艺、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设计心理学、产品表现技法、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展示设计、公共设施产品设计、工程车辆结构设计、车身造型设计等。
就业方向:面向全国轻工产品、车辆、电子、IT等制造业、广告传媒业、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工业产品研发及产品战略研究等工作,也可到相关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与科学基本知识以及面向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化学工业、建材、环保、能源、制药、石油化工和冶金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质量监督、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石油化工、机械工程、热能工程等部门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研发等工作,也可到相关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建筑环境检测、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应用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检测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电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精密机械、光电仪器、测量与控制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测试计量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电气、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解决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从事工程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分析、运营维护、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备组织协调、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具有系统思维、终身学习和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能力,能够在毕业5年内胜任工程师岗位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与PLC、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电气工程基础、电气测试技术、微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工矿企业、教学科研单位、供配电系统等单位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科研与开发等工作,也可到相关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自动化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工程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分析、运营维护、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国家电网、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供配电、电气设计、自动化方面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