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11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融入思政课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更是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契机。各教研室结合各自课程特点,详细地介绍了融入的内容和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认为全会精神为课程提供了最新理论滋养与实践案例,既破解了教学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同时又能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吸引力。习思想教研室还就全会精神与课程章节的精准对接进行阐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从“五年规划”和“现代化”的双重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及五年规划(计划)的发展脉络。中国的五年规划堪称长期战略规划的典范,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的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系统梳理了课程内容与全会精神的契合点,将四中全会中的教育强国、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发展与安全、全过程人民民主、科技伦理治理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融入课程的每一章节,讲清楚了融入的教学模块、融入的具体方法以及融入的代表性案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以教材第一章为例,以“中国之治看世界的物质性与辩证发展”为主题,分别从备课目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决议精神和《原理》课程教学要点契合性、教学方法建议等内容展开,通过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比较分析法和研讨式教学等方法,切实提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认识“中国之制”背后的“马克思主义之道”。
此次集体备课会增强了全体思政课教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文/图:张杰 ;一审:任亚若;二审:刘晓君; 三审:马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