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沙龙第二期在学院171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特邀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王昊禾担任主讲嘉宾,以“AI助力青年教师开启科研‘加速器’”为主题,为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实战导向的学术讲座。活动由院长马晓艳主持。

王昊禾结合自身主持教育部课题的科研经验,围绕“常用的AI大模型工具”“AI学术提示词的撰写”“AI如何赋能科研选题”以及“关于课题申报的一些感悟”等四个方面,系统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全流程中的应用。他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AI工具及其特点,强调了提示词撰写在提升AI辅助效率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如何借助AI技术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课题设计。他指出,在数字化浪潮下,主动学习并善用新技术,已成为推动科研创新、提升学术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大家就AI工具的具体操作、数据安全、伦理边界以及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适用性等问题,与王昊禾进行了深入交流。王书记耐心解答,并鼓励青年教师勇于尝试、积极整合跨学科方法,将AI工具转化为科研工作的有效助力。
马晓艳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对王昊禾副书记的倾囊相授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王书记不仅分享了十余年科研探索的宝贵经验,更以其在时间管理、工作科研平衡方面的实践,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她强调,在碎片化时代,善于利用时间、持续专注一事、厚积薄发,是每一位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她希望青年教师以此次沙龙为契机,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加强朋辈交流,激发内生动力,拒绝“躺平”,在探索与积累中实现自我突破,共同推动学院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
本次沙龙内容翔实、视角前沿,不仅拓宽了青年教师对AI赋能科研的认知,也为跨学科对话搭建了良好平台。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中积极应用所学,不断提升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文/图:方玲玲 任亚若一审:任亚若;二审:刘晓君;三审:马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