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学风】用期中考试的一小步撬动教风学风建设的一大步——经济与管理学院首次期中考试小记

发布者:潘和平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为扎实落地《安徽建筑大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经管学院于11月初建立期中考试制度,在本科生院协助下于11月11日至13日统一举行了2025-2026-1学期期中考试。本次期中考试既是学院推动教风学风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也为学校本科生院科学评估教学成效、落地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一次有益探索。

一、下定决心建立期中考试制度

“到底要不搞期中考试”“师生意见会不会很大”“学生信箱满天飞怎么办”“是不是和期末考试一样的标准”等等问题困扰学院许久。为建立期中考试制度,学院召开系主任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反复讨论,学院副书记和教学副院长找学生代表座谈交流,教学办牵头网络调研多所高校,与本科生院考务科协商技术支持,最终决定在安徽建筑大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学院。

由于是第一次统一组织期中考试,学院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于考前召开专题部署会。会上,教学副院长详细介绍了期中考试工作方案,从命题规范、组织流程、考风建设到成绩反馈等环节作出系统安排。会上统一意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验,更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要通过此次考试充分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也为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提供契机。

与会教师代表围绕考试细节展开讨论,从组织协调、违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不仅对学院推行期中考试表示高度支持,还要求这次期中考试不是“教风学风建设年”的一阵风,而是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以后每个学期都举行。从“一阵风”到“一直干”,经管学院从此建立了期中考试制度。

二、学生的配合度比想象中高不少

本次期中考试覆盖学分超过2.5分、16周以后结课的所有考试课程,专业涉及面广、学生参与量多、年级跨度大。为保证考试平稳进行,学院继续发挥“开学第一课”形成的教学团学联动经验,把考试精神和考试安排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主考教师、学业导师、系主任、辅导员齐心合力、耐心解释。学生从抱怨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从支持到备考,除2位学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考试,自觉申请补考外,所有学生全部完成期中考试。

在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各部门协同配合下,本次期中考试秩序井然,流程规范。考试期间,学生们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沉着应考,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习态度。学院安排专人巡考,实时掌握考场动态,确保考试平稳进行,本科生院专门安排考务科工作人员到场指导和巡考。考后,本科生院工作人员对我院期中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考务安排规范性以及考风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此次探索为学校完善过程性考核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从老师们的反馈看,学生们不仅仅是“应付”本次期中考试,而是“有点卷”。有一位教师主动分享了改卷体会,她在改大三学生期中考试卷时,觉得学习质量明显高于往届,还有几份满分试卷让她很惊喜。

三、学生们很期待考后的试卷分析

“每次期末开始后只看到分数,也不知道哪里对哪里错”“不知道老师会不会把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一开始都吐槽,寝室都炸锅,但临近考试大家还是认真准备了”……周三下午考试结束后,学业助管员随机找了几个走出考场的学生闲聊了几句。

作为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反馈是衡量考试成效的重要标准。尽管部分同学在初闻期中考试时对复习安排感到些许压力,但普遍认同阶段性考试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学生们表示,期中考试有效地督促了他们进行系统性复习,帮助及时梳理知识体系,查漏补缺,避免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窘境。同时,同学们也期待任课教师能在考后对试卷进行集中讲评与深度解析,从而将考试的诊断、激励作用最大化,真正实现巩固薄弱环节、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这种以考促学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四、老师们为迈出第一步点赞

主考教师到教学办领取试卷袋的时候,基本都会和负责考务的老师聊几句。“本来也要准备期中考试的,这次辛苦你们了”“以后就一直这么干了吧”“事情是繁琐了点,但还是规范点好,现在有保研了,学生们看重成绩”“学院现在课堂管理看得紧,我已经收到2次课堂截屏提醒,现在又搞期中考试,我都干那么多年了,但总归是好事”。

此次期中考试的成功试行,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一步。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一次测验,而是学院构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质量文化的重要实践。它通过“以考促学”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通过“以考促教”为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充分彰显了考试的评价、诊断、反馈与导向功能。

此次试点不仅为学院全面推行期中考试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更折射出学院主动求变、敢于改革、追求卓越的教学管理理念。标志着学院在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为持续提升办学水平注入了新的动能。(图/文:唐静、徐洁;视频:余大纬;一审:蔡弘;二审:彭志胜;三审:潘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