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维共育”破局 以“精教勤学”立标——经济与管理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潘和平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2025年是学校教风学风提升年,经济与管理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教风、培育学风为核心目标,以新生适应引导为契机,立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构建“家校协同、专业分层、朋辈互助、产教融合、素养协同、制度闭环”的育人体系。作为学校首个探索举办期中考试的学院和首个开办微专业的文科学院,学院以阶段性学业检测为突破口,将“教”的成效检验与“学”的进度把控融入制度建设,形成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发力的教风学风建设新格局。

一、家校协同共育:搭建“三方联动”桥梁,筑牢成长护航线

以新生入学为切入点,紧扣教风学风建设核心,构建“教师主导教学、家长辅助督学、学生主动求学”的家校共育体系。9月11日举办“家长进课堂”特色活动,邀请2025级新生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同上“开学第一课”,参加新生见面会。通过观摩教师授课过程、了解学院育人政策、参与家校专题活动,让家长既了解教师教学规范,也明确学生学风要求。后续依托线上沟通群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定期推送教师教学动态与学生学情报告,将家庭督学与学院教风建设、学风培育有机结合。

图1 新生家长进课堂

图2 新生家长见面会

二、专业分层共育:打造“双阶讲堂”体系,夯实学业成长基

针对新生专业认知规律,设计“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专业共育模式。第一阶段培养方案解读。系主任、学位点负责人、骨干教师、学业导师协同授课,既围绕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逻辑,也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实现“教师导学”与“学生明向”的教风学风初步协同。第二阶段行业专家面对面。邀请行业专家进专业、进课堂,分享专业前景与实践智慧,构建“校内教师+校外导师”双师模式,校内教师聚焦专业知识教学规范,校外行业专家补充实践技能要求,针对专业实操、就业趋势等问题互动答疑,完成“校内教”与“行业引”的教风学风深度协同。

图3 专业共育

三、朋辈互助共育:构建“传帮带”生态,激活自主成长力

一是聘任首届学业助管员,选拔3名保研学子组建助管队伍,协助开展晚自习巡查、课堂考勤监督、学业预警帮扶,以学生辅管助力课堂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约束。二是开展“优秀学子面对面”交流会,推免生、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备考技巧、时间管理经验,以身边榜样消解学生学业迷茫,减轻教师重复答疑负担,推动学风建设向“学生内生性”转变。三是用视频点亮新课堂,润物无声巧育成长。摒弃了传统说教,通过“05后”更能接受的公众号视频,传递“什么是规范课堂”“什么是六要六不要”。四是举办“问道经管 研途共话——研究生学术微沙龙”,构建“传帮带”的学术共同体,实现从“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探索创新”的学风转变。

图4 加强课堂管理


四、产教融合共育:深化“校企联动”机制,衔接职场成长链

聚焦“专业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课程达成衔接职场需求”,构建产教融合共育体系。学院赴国轩高科开展财会特色人才联合培养调研,赴皖瑞会计师事务所、平行线机器人公司开展MPAcc、MDE移动课堂进企业活动,围绕“企业需求如何融入课程设计”“学生实践学习如何匹配岗位要求”,明确“数智会计”微专业课程设置匹配度,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无缝衔接,引导学生以职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实践学习,打通本硕一体化培养道路。同时依托校企联合开发教学案例、共建实践课程,既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又为学生搭建“课堂学——职场用”的过渡桥梁,实现“企业赋能教风、教学引领学风”的双向协同。

图5 产教融合

五、素养协同共育:打造“劳动+双创”课堂,塑造全面成长型

构建“劳动+双创”素养共育体系。一是以校史传承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第一课”,通过讲述学校“三上三下”奋斗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学习态度。二是教师代表参加全国劳动教育学术年会并作主题报告,分享经管学院通过7大模块制定劳动教育项目清单,构建五育融合的立体化劳动育人格局。三是解读双创教育政策与建设“创新工程与创业管理”微专业,11月5日双创微专业第一课吸引南北区130余人听讲,教师结合前沿趋势设计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活力。

图6 “劳动+双创”教育探索

六、制度闭环共育:健全学业管理网络,压实责任成长担

一是建立期中考试制度。11月3日召开教风学风提升专项会议,明确期中教学检查重点,研讨学情分析、力推期中考试。二是建立三级督查共育网络。学院统筹教风学风建设目标,专业系、学位点落实教师教学规范与学生学习监督,专业班级实时反馈教情学情问题,实现教风问题及时整改、学风问题快速纠偏。三是坚持“三个全覆盖”反馈体系。书记院长带头进课堂,教学办、研究生办、学业助管、辅导员协同,实现日常巡课全覆盖、线上听课全覆盖、问题反馈全覆盖,为教风学风建设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图7 期中教学检查

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六维共育”破局,以“精教勤学”立标,既夯实了教师“教”的责任根基与创新能力,又激活了学生“学”的内生动力与探索精神。从家校协同的“共同督学”、专业分层的“精教明学”、朋辈互助的“辅教带学”、产教融合的“校企促学”、素养协同的“赋能育学”、制度闭环的“督教管学”等维度,构建起“教”与“学”双向赋能的教风学风建设新生态,为培养高素质经管人才筑牢根基,也为全校教风学风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文/图:蔡弘、唐静;视频:余大纬、朱素媛;一审:蔡弘;二审:彭志胜;三审:潘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