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科研特区经管+”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者:潘和平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10月23日下午,由科技处和发规处主办、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科研特区经管+”青年学者学术沙龙在徽智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交叉赋能·精准预见:数字化浪潮下的绿色低碳与经济转型新范式”为主题,聚焦全球经济变革、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通过跨学科深度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跃峰出席活动并致辞,科技处和发规处领导、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学院科研工作者、学校在站博士后及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共9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彭志胜教授主持。

高跃峰在致辞中指出,“科研特区”青年学者沙龙活动是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学校“科研特区”建设而创办的品牌学术活动。他勉励青年学者们充分利用“科研特区”的政策优势和沙龙平台,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与不同学科同行进行深度对话,通过不同学科深度融合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成就自我,贡献时代。

在报告交流环节,四位来自不同学院的青年学者围绕数字化与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经济与管理学院沈永昌博士作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研究》报告,解析数字化转型如何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实践及二者关联的内在运作逻辑;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胡浩威教授分享了《仿生油润表面优化设计与冷凝特性研究》,展示仿生油润表面的优化设计方法及对其冷凝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公共管理学院王玉纯博士以《服务国家战略的交叉视野:天空地协同与国土空间精准治理》为题,从交叉视角探讨 “天空地协同” 技术如何助力国土空间精准治理,以服务国家相关战略需求;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婉莹博士以《基于数据驱动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概率预测方法研究》为题,分享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概率预测相关研究及方法探索。他们的分享不仅为在场听众带来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人员从多视角出发,围绕数字化与绿色低碳转型的交叉融合研究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创新观点。与会青年学者表示,此类跨学科学术沙龙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有助于激发新思路、促成新合作,为后续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青年学者沙龙是学校推进科研特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科研创新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继续承办系列学术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品牌。(文:唐静、尹笑笑;图:余大纬;一审:孙文 二审:章蓓蓓 三审:彭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