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以智赋能风电未来 以研筑牢能源安全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张婉莹博士

发布者:潘和平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张婉莹,管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23年12月入职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来,始终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重大需求,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电力系统管理等交叉领域潜心探索。近日,她主持申报的课题《面向数据隐私保护的转折性天气海上风电功率概率预测研究》成功获批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标志着其在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获得国家级认可,彰显了建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担当。

——科研破冰:以数据智能护航绿色能源

风电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功率输出高度依赖天气系统的复杂变化。传统模型在预测精度与数据安全之间常陷入两难。张婉莹博士敏锐捕捉到这一位于“能源管理”与“信息科学”交叉地带的关键问题,致力于构建既“预测得准”又“数据安全”的新型风电功率预测框架。

“在风电大数据时代,安全不仅意味着网络防护,更意味着数据的可控共享。”她表示,该项目的开展,不仅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也为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工程意义。

——青春科研:以坚守探索科技边界

“科研的过程,是一次次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旅程。”张婉莹博士常这样鼓励她的学生。她的科研之路始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从博士阶段即专注于能源预测模型与数据挖掘方向,系统研究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规律。

“青年基金是起点,更是责任”。她表示,该项目不仅是方法论的创新,更期望能为我国新能源电力市场的数据合规流通、风险协同管控提供关键技术与决策支持,将论文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实践之中。

——教研融合:在交叉学科中培育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张婉莹老师积极将前沿科学问题融入《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她通过设计“新能源电力预测”等前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数据时代下管理决策的新范式与新挑战,激发学生探索交叉学科的兴趣。

“科研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而教学是启发下一代共同探索”。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数据素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将学术前沿与国家需求转化为课堂内外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科研与育人的同频共振。

——矢志前行:于能源革命浪潮中贡献建大智慧

“立足国家所需,做有组织、有担当的科研”,是张婉莹博士始终坚持的信念。她表示,将以此项目为基石,持续深耕能源管理与数据智能的交叉领域,力争在学术高地上发出“建大声音”,为我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贡献青春力量。

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应用,从个人攻坚到团队协作,张婉莹博士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者科技报国的初心与担当。她的科研之路,正是对学校“进德、弘毅、博学、善建”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作者: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