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学校举办“科研特区人工智能+”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

2025-11-06 浏览次数:24

本网讯 115日下午,由校科技处和发规处主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科研特区人工智能+”青年学者学术沙龙在徽智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智汇未来·交叉赋能:信息时代下‘人工智能+’驱动学科交叉研究新范式”为主题,涵盖土木、环境、计算机等领域,面向“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场景,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展现了我校科研特区建设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佐才出席活动并致辞,科技处和发规处领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学院科研工作者、学校在站博士后及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等1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亚龙主持。

王佐才在致辞中指出,“科研特区”是对传统科研模式的突破,为跨学科高质量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自由探索+高效协同”的独特环境,打造科研特区是学校立足自身优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充分发挥科研特区的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跨学科合作,形成高质量科研成果。

在报告交流环节中,四位青年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促进学科交叉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胡浩威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先进模拟技术的石墨烯界面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先进模拟技术的石墨烯界面蒸发海水淡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土木工程学院洪秋阳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岩土工程变革》,展示了智能技术对传统工程的颠覆性革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葛先玉博士以《图像去模糊的范式革新:从经验启发到AI驱动》为题,解析AI如何重构图像处理技术路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刘静博士以《生成式AI驱动的图像去模糊方法研究》为题,分享了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与扩散模型的图像去模糊方法。四位青年学者分享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在场听众带来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展开深度对话,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站在学科交叉前沿,运用智能技术破解科研难题的创新活力。青年学者们表示通过此次学术沙龙产生了更多学科交叉的新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次沙龙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学院将充分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持续开展此类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定期举办主题座谈、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凝聚全校青年学者力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品牌。(文:朱培灵;图:刘毅阳;一审:杨玲 二审:谢陈磊 三审:张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