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互动平台  化工实验实训中心
化工实验实训中心


化工实验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15年获得安徽省教育厅立项批准。中心将秉承“重在教学、倡导科研、服务建设”的理念,以定位、规模、功能相统一,以基础、专业、模块相结合,以教学、科研、服务相促进为根本思路,紧密围绕化学化工类学科的长远发展、行业特色,着力构建应用基础型化工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结构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化工实验三层次教学平台体系的改革,加快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综合实验自编教材的完善。加快对化学、材料、环境类专业实验的改革,打破专业实验的过细划分,对专业实验进行有机整合,加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专业实验更加接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2.实验室结构体系的建设:围绕以基础、专业、综合相结合,以教学、科研、服务相促进为发展思路,为适应教学体系的改革,同时本着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中心实验室结构体系将分三个平台:(1)由低值仪器设备构建的基础实验平台;(2)由中型、大型通用检测仪器构建的平台;(3)由特色实验室专用实验设备构建的平台。

3.实验室管理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中心人员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验运行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重点完善实验中心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人员安排制度。建立健全青年实验教师的导师制。严格实行实验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及质量评价体系。


建设发展规划:实验中心将以建设“省级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根据上述实验室建设发展思路,深化改革,争取在3年时间内,将化工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般工科本科院校在实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1.做好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综合实验自编教材的完善。

2.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形成1个有特色的实验教学团队。

3.整合完善已建实验室,加强新建实验室建设,在设备和仪器上加大资金投入。

4.进一步加强化工实验中心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实验教学。开展模拟实验和仿真实验的研究,开发辅助实验教学素材库。

       5.积极对外开放实验室,加强中心的对外服务,加强与企业进行横向联系,扩大中心影响,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


中心管理制度


1.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2. 安全检查制度
3. 废弃物处理规程
4. 危险品管理制度
5.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6. 易耗品管理制度


根据我院专业设置和学科特点,在保证化工实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体现学科特色的教学大纲。以三基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设置了化工实验体系的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层次实验教学平台。第一层次是化工原理的基础实验;第二层次是包含了多个单元操作的化工专业实验,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工知识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第三层次是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上结合煤化工工程实践和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开展化学实验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指导教师在宏观上给予指导,并重点审查学生设计的方案。

已建成煤化工专业特色显著的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项目结合专业方向和实际工程应用,融合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成果,重在专业素质教育和实际工程技能的培养。

化工实验课程可选项目名称

第一章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一 填料塔传质系数的测定

实验二 萃取塔实验

实验三 筛板塔精馏实验

实验四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实验五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实验六 流体流型实验

实验七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八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 膜分离实验

实验十 流量计流量校正实验

实验十一  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

第二章 化工专业实验

实验一  二元系统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实验二  双驱动搅拌器测定气-液传质系数

实验三  固体小球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四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

实验五  填料塔分离效率的测定

实验六  恒沸精馏

实验七  一氧化碳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反应

实验八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

实验九  变压吸附

实验十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

实验十一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第三章 化工综合实验

煤质评价与综合利用

分子筛脱硫

第四章 虚拟仿真实验(在建中)

乙醛氧化制醋酸工艺仿真

甲醇3D认知生产仿真

丙烯腈3D虚拟现实仿真

化工原理3D虚拟现实仿真

化工单元CSTS虚拟现实3D仿真软件(新工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