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是安徽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1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安徽建筑大学牵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池州市人民政府、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协同共建单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心建设的需要,2017年以来新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为协同共建单位。平台聚焦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技术瓶颈与政策制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管理与政策、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示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承担承担国家级课题2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项、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18项、国家“十二五”专项研究2项;承担安徽省级各类科研项目124项,完成政府与企业委托项目258项,科研总经费超过3亿元。
按照中心“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吸引优秀科研人员,促进联合探索新理念、新技术,加强基础课题研究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积极鼓励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和集成,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省内外科研人员申请中心的开放课题、主任基金,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立下我国城乡规划事业的发展。根据《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本中心2021年度拟设立开放课题2-3项,主任基金1项。
一、2021年资助重点领域
1、数字规划技术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当前,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从历史文化遗产角度,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参考架构以及若干可参考的应用场景,构建相关应用场景的信息系统原型,为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旅游等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
2、城乡融合发展机理与演进规律
城市与乡村始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融合体,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过程就是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过程。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改革步入深水区,涉及的底层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显露,突出表现在土地改革、户籍制度、财政金融、建设主体4个方面,需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理念、授权放权,推动城乡之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合发展。围绕当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基础, 深入剖析当前城乡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对策,为全面推进城乡融合, 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3、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
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一轮的国土空间治理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其基本逻辑、价值理念和治理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战略性转变。需要立足国土空间生命共同体视角,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类活动与自然本底的空间适配,强调国土空间多要素协同开发,注重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功能和品质提升,统筹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空间需求,强化国土空间系统全生命周期维护,实施新型规划信息技术支撑的科学决策与系统调控,从而全面推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申请者根据本中心上述研究方向,自由选题。课题将优先资助立论清晰、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具有创新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申请条件
1、开放基金主要支持校外科研人员;主任基金主要支持本中心科研人员。
2、项目申请人应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动态。对已获本中心开放基金资助,尚未结题的申请人的申请不予受理;优先支持年龄40周岁以下学者申请课题。
3、为促进交流合作,优化项目管理,同一个人只能申请一个项目,且开放基金课题组成员必须包括至少1名本中心固定人员。本中心固定人员作为合作者参与的开放基金同一年度不超过1项,参与的在研项目累计不超过2项。
4、鼓励相关领域学者与本中心人员合作申请项目,不受理自然人提交的项目申请。
三、资助强度和研究期限
1、校外开放课题资助强度为每项2-3万元;主任基金资助强度为每项1-2万元。
2、研究周期为两年(2022年8月-2024年7月)。
四、具体要求
项目验收时,必须同时达到以下2个条件,否则不予验收结题:
1、研究成果须与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相关;
2、至少发表(或者出示录用证明)CSCI或CSCD及以上收录期刊论文1篇(第一单位和第一资助单位均必须标注为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五、其它
1、课题负责人应是成果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按照以下方式标注:
中文: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
英文: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Anhui Province
(Program SN)
3、项目及经费管理按《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安徽建筑大学财政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附件2)执行;申请书见附件3。
六、申报程序
1、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10日。
2、请申请人将申请书一式三份(双面)打印送交或邮寄至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紫云路292号安徽建筑大学综合实训楼1201室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申请书电子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ljiul90@163.com。联系人:李老师,电话:13956046006。
附件1:关于印发《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doc.doc
附件2:关于印发《安徽建筑大学财政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doc.doc
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