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艺术学院举办中国传统配色色卡制作活动

时间:2022-03-29来源:艺术学院浏览:912

本网讯 为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鼓励同学们更好地欣赏与应用“中国色”,艺术学院举办了以“赤青白墨碧,流彩中国色”为主题的中国传统配色色卡制作活动。

同学们创作热情高涨,运用“中国色”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作品《春》采用芰荷、碧山、禹余粮、吉量、鞓红、琼琚六种生机勃勃的色彩搭配,展现出春日中鲜活灵动的一景。芰荷出自于《楚辞·离骚》,深绿的颜色体现出叶子的活力。碧山出自于李白的《山中问答》,翠绿色表现出叶子的稚嫩。禹余粮、吉量分别出自于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选之神异》和张云的《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而鞓红来于方岳的《卖花翁》,让七星瓢虫的颜色艳丽,形象活泼。最后一个颜色琼琚出自于《诗经·卫风木瓜》,六种风雅清新的“中国色”丰富了画面的构成层次感,同时也表达了古诗中的美妙意境。

作品《入墨》选用了螺子黛、青緺、青雘、水绿、琬琰、老憎衣六种颜色。螺子黛出自于孙花翁的《送女冠还俗》“重调螺黛为眉浅”,为画面整体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青緺来自于黄滔的《寄少常卢同年》,颜色偏暗色,展现了中国色的浓墨重彩之美。青雘出自于张衡的《南都赋》其中的“青雘丹栗”,水绿和琬琰分别出自于的《渔翁》和《楚辞·远游》,老僧衣则是出自于《又菊四咏 老僧衣》,通过巧妙的搭配,展现出春日一隅的韵味,令人心旷神怡。

作品《听雨》采用的中国传统色空青、育阳染、云门、蝶绀、风入松、椒房,同样分别取自于各种不同传统古诗文的精华,其中空青灵动十足,育阳染低调高级,云门颜色出挑,六种颜色勾勒出春雨绵绵、生机勃勃的复苏之景,待发的新芽在笔墨的勾勒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本次中国传统配色色卡制作活动引导艺术学院学生们充分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以灵巧笔墨绘春日雅韵,将专业艺术创作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同时也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研习与理解,进一步强化了自身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育能力培养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作者:孙长玥 刘玉卿 金丽菲 潘青;审稿:张红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