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是城乡建设的时代课题,更是建筑类专业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责任。然而,在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重工程技术训练、轻优秀文化意识培养等现象。如何强化文化育人,培养创新发展地域优秀文化的建筑类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安徽建筑大学长期致力于挖掘徽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其转化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2012年立项探索建筑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徽文化与建筑类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十年实践,成效显著,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知徽州文化、具徽匠精神、精工程技术”的城乡建设人才,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

该成果突破学科专业定势,对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改革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图1

1)提出“优秀文化融贯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理念。将徽文化融贯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实现文化育人从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拓展,强化学生文化自信,提出“传承创新徽文化自觉意识和能力”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新时代对建筑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2)建立融入徽文化的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框架。通过通识课程+特色内容、专业课程+特色知识及徽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构建通识、专业和特色三个课程群组成的“大课程”,将徽文化融汇于建筑类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培育学生传承创新地域优秀文化能力,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

3构建徽文化贯穿于建筑类专业教学全过程的方法和路径。拓展“教室、校园、社会”文化育人“大课堂”,建立体验认知、虚拟仿真、工坊研学、工程实战递进式教学方法体系ESWP),推进徽文化与“科教、产教、学教、赛教”联动,形成类型多样的“大课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体验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设计创作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传承创新地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为区域城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成果在国内建筑类高校和土建类专业产生了示范效应,为其他文化地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