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这座知识殿堂的深处,有一条鲜为人知的“生命线”,它不喧嚣,却维系着校园的稳定与安全;它不张扬,却承载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房翠苹同志,就是这条“生命线”上一位默默无闻却无比坚定的守护者,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机要保密工作的非凡篇章。
—— 题记
忠诚铸魂:政治坚定,筑牢思想根基的“压舱石”
机要保密工作,是生命线、保障线、指挥线,其核心在于绝对忠诚。房翠苹同志深知岗位的特殊性与极端重要性,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视政治素质为生命线。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她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每日必修课,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关于机要保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最新的学习资料和摘抄笔记,字里行间凝聚着她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保密职责的深刻体悟。她常说:“机要保密岗位,头脑必须时刻清醒,立场必须永远坚定,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理想信念坚如磐石: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考验,房翠苹同志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她积极参加各类保密警示教育活动,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不断强化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她定期组织学校涉密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时常提醒大家:“我们守护的不是普通的纸张,而是组织的秘密、国家的利益,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她抵御风险、恪尽职守的强大精神支柱。
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她带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和工作纪律,将各项规章制度刻印于心、外化于行。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人情世故面前坚守底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机要干部“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的铁律。
担当履职:精益求精,打造文件运转的“高速路”
机要科是学校信息流转的核心枢纽,文件收发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校决策的执行和工作的运转。房翠苹同志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将这条“高速路”打造得安全、高效、畅通。
流程优化“零差错”:面对海量的机要文件(年均处理各类机要文件数千份),她深入研究文件流转规律,牵头梳理、优化和完善了《安徽建筑大学保密工作管理办法》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她创新性地优化上级来文办理流程,并引入电子化登记与纸质台账并行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文件流转全程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在她的带领下,科室连续多年实现机要文件收发“零延误、零丢失、零泄密”。
关键时刻“顶得上”:机要工作常有突发性、紧急性任务,她常年加班加点、风雨无阻。例如,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深夜,一份上级紧急文件需立即签收送达校领导。面对恶劣天气,房翠苹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出发,在大雨滂沱、视线不清的马路上,艰难缓行一个多小时,准时赶赴机要室签收密件,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当夜她便留宿办公室,随时等候后续安排。这只是她无数次“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服务保障“无死角”:她始终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需求放在首位。对于涉密程度不高但时效性强的内部重要文件,她积极协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流转速度。她还主动与各职能部门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提前预判文件流转需求,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服务,被同事们誉为“最可靠的幕后保障者”。
甘于奉献:润物无声,凝聚团队力量的“主心骨”
机要工作要求24小时待命,工作性质特殊,压力大、责任重。房翠苹同志不仅以身作则,更是科室团队的“定盘星”和“暖心人”。
严管厚爱“聚人心”:在管理上,她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对工作中的任何疏漏都严肃指出、及时纠正。在生活上,她却是一位细心体贴的“老大姐”。她主动关心同事的家庭困难,适时分担他们的工作压力,着力营造严肃紧张又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她协调的机要保密团队,凝聚力强、战斗力强,为学校荣获中共安徽省委“省直保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机要密码安全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
淡泊名利“守初心”:机要工作注定是默默无闻的。面对荣誉和表彰,房翠苹同志总是谦逊地将功劳归于集体,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她常说:“岗位就是责任,坚守就是奉献。看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因为我们的努力而顺畅运行,这就是最大的满足。”这份甘于幕后、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境界。
结语:
房翠苹同志没有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但她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教育工作的深刻内涵——以忠诚守护组织的信任,以严谨保障政令的畅通,以奉献维护校园的安宁。在机要保密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她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钉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关键节点上;她像一位无声的战士,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保密防线。她的事迹,是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价值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展现忠诚、干净、担当品格的优秀典范。
(供稿:办公室(党办、校办);一审:陈雪芹;二审:马宾;三审:吴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