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拓渠道 校企协同促就业 ——电信学院 2026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展开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58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稳就业”“保就业”战略部署。电信学院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学院以 “精准对接需求、全程跟踪服务、多方协同发力”为核心,通过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召开企业研讨座谈会、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等系列举措,为毕业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推动2026届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电信学院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学院统筹、全员参与” 的就业工作机制。学院于9月成立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保各专业就业。同时,学院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张润梅多次在会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的责任与使命。”会上,学院领导研判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毕业生群体特点,明确 “拓渠道、强指导、优服务、提质量”四大工作目标,为就业工作有序开展筑牢保障。学院坚持把就业导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 “招生——培养——就业” 闭环联动,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学院院长杨亚龙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鼓励毕业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立足专业优势,将个人理想融入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局”,并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毕业生的岗位适配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院就业工作专题会议

岗位供给是就业工作的核心基础。自9月以来,电信学院紧扣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等优势专业,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校友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先后共计举办11场“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精准化求职对接平台。

截至目前,学院已成功邀请联宝科技、科大讯飞、捷顺科技、安徽大华、数字安徽、乐堂科技、海能达等10余家知名企业进校开展专场招聘,覆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多个核心领域。企业招聘负责人通过 PPT 演示、案例分享等方式,详细介绍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岗位需求、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路径,并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互动交流,解答同学们关于岗位要求、技能提升、晋升渠道等方面的疑问。学院就业指导老师和毕业班辅导员与企业联动,为毕业生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技巧指导、求职心理疏导和岗位高配适度人员内推等“一站式” 服务,帮助毕业生精准定位、高效求职,就业工作开局成效显著。为提升招聘工作成效,学院派专人建立企业招聘数字化台账,精确掌握每场招聘会的参与学生数、简历投递数、参加面试数以及最终签约数。针对学校举办的多场综合性人才双选会,学院领导带领全体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双选会各单位展台,记录招聘需求,了解学生投递简历情况的同时为因时间冲突未能到达现场的同学代投简历,同时,与企业建立联系,为后期访企拓岗建立基础。

学院专场招聘会

为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反哺人才培养改革,电信学院在举办专场招聘会的同时,同步召开多场企业研讨座谈会,搭建校企协同育人“连心桥”。学院邀请捷顺科技、文香科技、科大讯飞、联宝科技、深圳海能达等重点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技术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 “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趋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 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学院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出谋划策”。企业代表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用人需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希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企业项目实训,提升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大力培育毕业生沟通表达、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助力毕业生快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

优秀校友开展求职技能提升系列讲座 / 访企拓岗座谈会

电信学院还构建了全周期、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求职赋能。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企业 HR 和优秀校友开展 “求职技能提升系列讲座”,内容涵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职场礼仪等多个方面;成立“‘信’我”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室,建立 “一对一” 就业帮扶机制,为每位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针对不同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专业特长和就业困难,制定个性化求职方案。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实施 “一人一策” 精准帮扶,通过推荐岗位、求职技巧指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助力他们顺利就业,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开展“校友说”讲座,分享求职经历和职场感悟,为应届毕业生树立榜样、传递信心。

学院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助力广大学子在求职路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实现人生价值,贡献青春力量!(文/图:曾涛、杨可能;一审:杨玲 ;二审:丁媛媛 ;三审:张润梅)

编辑:蒋芮;二审:谢炜;终审:徐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