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建筑类,082801

一、专业简介

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4次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为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 C+。立足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面向科技发展的全周期工程教育,是我国建筑设计与管理特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依托徽派建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机构,坚持教产学研融合,强化地域建筑文化教育,全面增强学生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立足徽州地域特色,服务区域战略需求,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以建筑学创新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设计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工程实践和传承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创新特色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目标2:具有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设计实践能力;

目标3:具有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思维和能力,在建筑设计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目标4: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5: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三、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系统掌握建筑学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够通过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进行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群体规划设计、城市局部的详细规划设计,能够具备建筑材料、建筑设备选用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方法的学习掌握发现问题、图示化分析问题、策略研究及图示化表达的能力,具有建筑设计相关领域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建筑学专业领域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方案,满足特定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考虑社会、文化、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开放的视野、批判的意识、敏锐的思维及相应的创新设计能力。

4.研究:能够基于建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科学研究手段对相关设计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包括收集问题、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建筑学专业相关设计问题,合理选择与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及工具,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表达。能够适当了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计算机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素养,能够基于建筑设计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了解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价体系,理解相关建筑设计对文化、社会、城市以及环境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文化传承创新思维,本土设计创作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建筑学相关领域工程实践对社会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强烈爱国情怀、高尚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设计及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建筑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关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建筑学相关领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图形、文字、口头等表达设计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组织、协调、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设计项目管理原理相关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建筑设计初步(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二年级)、建筑设计专题(三年级)、综合建筑设计(四年级)、城市设计 B(四年级)、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

五、地域文化教学特色课程

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徽州文化、徽州环境风景写生、课程实习(徽州古建筑测绘)、建筑设计专题 4(徽州建筑改扩建设计)

建筑摄影、中国民居、建成环境调查与分析方法、乡土建筑、建筑遗产保护

六、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学分:215 学分

七、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附表(略)

 

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坚持教产学研融合,强化地域建筑文化教育,全面增强学生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框架和“一干双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按照“纵横结合、系统发展”的理念构建。“纵”强调贯穿1--5年级的“大土建”学科知识,积极适应“建构大学科发展、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和发展趋势。“横”强调“2+3”即“通识平台+专业拓展”的专业培养模式。

2)基于安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建筑,构建地域特色课程体系。历史理论课程中强化徽州民居特色内容等,将地域文化研究融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实践环节,通过徽州古建筑测绘、徽州实习建造,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设计课程中,结合地方建设和徽文化的特点,针对性地选定设计课题,强调对地域建筑文化内涵的表达;在国内外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中针对性地以徽文化研究为课题的选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