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特色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徽州村落》

徽州村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

JG010229X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

徽州村落

学时/学分

16/1.0

英文名称

Huizhou ancient dwellingsvillages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中国建筑史等

大纲执笔人

孙静

适用专业

全校

大纲审核人

张笑笑

选用教材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徽州村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文化、经济、社会的层面,阐述了徽州村落的产生、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原因;以中国传统环境观念的理论,解释了村落选址模式和形态;从村落水系的特征,展示了村落对水体利用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古徽州人居环境的建设理念,扩展学生知识面,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为徽州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增强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CO)

(CO1)建立对徽州村落的认知

(CO2)   掌握徽州村落的产生、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原因

(CO3)掌握徽州村落选址模式和布局形态、了解村落的营建理念与特征

(CO4)培养由现象深入本质及深层原因的思考习惯

教学方式

(Pedagogical   Methods,PM)

☑PM1 讲授法教学

 10学时 62.5%

☑PM2 研讨式学习

4学时25 %

☑PM3 案例教学

2学时12.5 %

□PM4 翻转课堂

学时   %

□PM5 混合式教学

  学时   %

□PM6 体验式学习

  学时   %

考核方式(Evaluation   Methods, EM)

考试课必选

□EM1 课程作业

%

□EM 2   课堂笔记

%

□EM3 出勤

%

□EM4 期中考试

%

□EM5 期末考试

%

 

 

考查课必选

☑EM1 课程作业

30%

☑EM 2   课堂笔记

10%

☑EM3 出勤

5%

☑EM4 期末考试

50%

 

 

 

 

自选

☑EM10   课堂互动

5%

□EM11   实验

%

□EM12   实训

%

□EM13实践

%

□EM14   期末考试

%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章)徽州聚落的演化  Evolution of Huizhou Settlements

教学要求:了解村落与聚落的概念和差异,掌握人类聚居的历史和自然原因,了解社会因素的变化对徽州聚落的影响。

教学重点:徽州村落演化的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影响徽州的三次人口迁徙,以及带来的影响。

第二单元(章)徽州聚落的选址   Location of Huizhou settlement

教学要求:了解村落选址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掌握中国传统环境观对村落选址的影响。

教学重点:徽州村落的选址基本模式。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理想聚落选址模式的意义。

第三单元(章)徽州聚落的形态   The form of Huizhou settlement

教学要求:了解影响村落布局形态的因素,掌握徽州村落选址类型,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徽州集居型村落布局形态,徽州散居型村落成因。

教学难点:徽州村落内部空间类型,徽州村落形态产生的原因。

第四单元(章)聚落的水系   Settlement water system

教学要求:了解徽州地形与水系、新安江水系特征。掌握徽州村落水系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水系对村落的作用,村落的水系的其核心组成。

教学难点:水系先行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水共生的生态意识。

第六单元(章)徽州聚落保护对策   Huizhou Settlemen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教学要求:了解徽州聚落的综合性评价,了解徽州聚落的早期评价体系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掌握徽州聚落面临的冲突与对策,理解村落保护与更新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树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如何客观全面的对徽州村落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聚落保护的新模式。

三、建议教学安排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章)

学时

课程目标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1

徽州聚落的演化

2

CO1CO2

PM1

EM2EM3

2

徽州聚落的选址  

2

CO1CO3

PM1PM3

EM1EM2EM3

3

徽州聚落的形态  

4

CO1CO3

PM1PM2PM3

EM1EM2EM3

4

聚落的水系  

4

CO1CO4

PM1PM2PM3

EM1EM2EM3

5

徽州聚落保护对策  

2

CO1CO4

PM1PM3

EM2EM3EM10

6

期末考试

2

 

 

EM4

总学时16,其中理论16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

四、课程成绩评定

(一)总成绩构成及比例

课程总成绩= EM1*30% +EM2*10% +EM3*5% + EM4*50% + EM10*5%

(二)平时成绩考核

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占平时成绩比例

备注

1

课程作业

作业1:选择一个代表性徽州村落,详细分析其选址的过程。

10%

批改与课堂交流,作业不存档

作业2:徽州村落形态的类型并举例

10%

作业3:徽州村落水系改造的方法和目的

10%

2

课堂笔记

对教学要点的记录

10%

需在教学日志上完整记录

3

课堂互动

讨论、提问、汇报

5%

4

出勤

迟到、早退、旷课、缺勤

5%

5

期末考试

课堂所授内容

50%

附注:每门课程作业≥3次,2.0学分以上,每增加0.5学分应增加1次作业。

五、参考书目和资料

[1]《徽州古村落》[M].李传玺编著,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15.

[2]《空间研究1[M].段进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汪欣著,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4]《徽州建筑》[M].朱永春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5]《安徽民居》[M].单德启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