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特色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

JG010239X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

徽州建筑(民居)

学时/学分

16/1.0

英文名称

The methodolog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中国建筑史,徽州聚落与文化等

大纲执笔人

张笑笑

适用专业

建筑学

大纲审核人

许杰青

选用教材

《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充分体现我校地域与办学特色,面向建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着重阐述徽州建筑与自然、社会、文化等的内在联系,以及伴随社会变革的徽州建筑的历史沿革,从徽文化及美学的角度赏析徽派建筑,审视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特征与徽派园林的艺术成就。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树立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观点。掌握徽州建筑这一地域建筑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今后所从事的有关建设工作积聚养份。

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CO)

(CO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

(CO2) 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树立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观点;

(CO3) 使学生逐步认识建筑与社会、文化、经济等的密切关系,树立大建筑观。

教学方式

(Pedagogical   Methods,PM)

PM1 讲授法教学

10学时62.5%

PM2 研讨式学习

4学时25 %

PM3 案例教学

2学时 12.5%

PM4 翻转课堂

学时

  %

PM5 混合式教学

学时   %

PM6 体验式学习

学时

  %

考核方式(Evaluation   Methods,EM)

考试课必选

EM1 课程作业

10%

EM 2 课堂笔记

10%

EM3出勤

10%

EM4 期中考试

10%

EM5 期末考试

50%

 

 

考查课必选

EM1 课程作业

60%

EM 2 课堂笔记

%

EM3出勤

10%

EM4 期末考试

%

 

 

 

 

自选

EM10 课堂演讲

15%

EM11 口试

15%

□EM12实训

10%

EM13实践

%

EM14 期末考试

%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徽州建筑历史成因与沿革: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徽州建筑产生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背景;并能了解徽州建筑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地域建筑的三大影响因素;徽州建筑由孕育到鼎盛的四阶段;深入了解徽州建筑的地域背景。

教学难点:徽州建筑产生的历史人文背景。

第二章 徽州建筑类型与型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徽州建筑的基本建筑类型与形制。

教学重点:徽州建筑的民居、祠堂、牌坊的基本形制与组合原则;

教学难点:徽州建筑的民居、牌坊的基本形制与组合原则。

第三章 徽州建筑风格与造园技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徽州建筑的风格、色彩特征;徽州园林景观的空间意向与造园技法。

教学重点:徽州建筑的风格特征;徽州园林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徽州园林景观的造园技法。

第四章 徽州建筑空间与形式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徽州祠堂、民居的主要空间特征与组成手法;徽州建筑形式的

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徽州祠堂、民居的组成手法;徽州建筑形式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徽州祠堂、民居的组成手法。

第五章 徽州建筑结构与构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徽州建筑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了解徽州建筑的主要构造特征;

教学重点:徽州建筑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徽州建筑的风火墙、斗拱、月梁、梭柱等特征构件的构造;

教学难点:徽州建筑的风火墙、斗拱等特征构件的构造。

第六章 徽州建筑装饰艺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徽州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装饰手法;“徽州三雕”的技艺;

教学重点:徽州建筑中砖雕、木雕、石雕、彩画等的表现内容及手法;

教学难点:“徽州三雕”的表现内容及技艺。

第七章 徽州建筑与徽文化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影响徽州建筑的文化因素;了解徽州文化对徽州建筑的影响;

教学重点:徽州建筑的文化特征;徽州建筑与徽文化的依存关系与方式;

教学难点:徽州文化对徽州建筑的影响方式;深入了解徽州文化。

第八章 徽州建筑的传承与新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新徽派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了解地域建筑的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新徽派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地域建筑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地域建筑的创作方法;传承地域文化,古为今用,积淀传统文化精髓。

三、建议教学安排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章)

学时

课程

目标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1

徽州建筑历史成因与沿革

2

CO1

PM1

EM1EM3EM11

2

徽州建筑类型与型制

4

CO2

PM1

EM1EM3EM11

3

徽州建筑风格与造园技艺

2

CO3

PM1

EM1EM3EM11

4

徽州建筑结构与构造

2

CO3

PM1

EM1EM3EM11

5

徽州建筑空间与形式

2

CO3

PM1

EM1EM3EM11

6

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

2

CO3

PM1

EM1EM3EM11

7

徽州建筑与徽文化

(含课堂讨论1学时)

2

CO3

PM3

PM2

EM10

8

徽州建筑的传承与新生

(含课堂讨论1学时)

2

CO2

PM3

PM2

EM10

总学时16    其中理论   16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

四、课程成绩评定

(一)总成绩构成及比例

课程总成绩=EM1*70%+EM3*10%+EM10*15%+EM11*15%

(二)平时成绩考核

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占平时

成绩比例

备注

1

课程作业

作业1:简述对徽州建筑的理解,字数不限;

20%

对应主要知识点列出作业名称,作业需批改、无需存档,

作业2:简述徽州建筑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影响,字数不限

20%

作业3:调研徽州建筑单体,查阅徽州建筑及文化相关书籍,写出相关研究小论文。

20%

2

课堂演讲

以徽州建筑文化及徽州建筑传承与新生为主题,做出相关调研汇报

15%

需在教学日志上完整记录

3

出勤

迟到、早退、旷课、缺勤

10%

4

口试

课堂思考题回答

15%

附注:每门课程作业≥3次,2.0学分以上,每增加0.5学分应增加1次作业。

五、参考书目和资料

[1] 歙县文物管理所.徽州古建筑丛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 张仲一.徽州明代住宅[M] .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