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6年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B类列表修订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激发高校和大学生参与学科与技能竞赛的热情,建立健全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办赛能力和水平,现决定开展2026年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B类赛项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竞赛项目申报分为认定竞赛项目和承办竞赛项目。
认定竞赛项目是由教育部牵头主办或认可的竞赛项目以及针对目前国内已举办具有一定权威性、影响力、覆盖面且与学科专业紧密相联,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全国、长三角区域或安徽省的竞赛项目。认定竞赛项目只认定竞赛等级,申报单位可以不参与组织、管理和实施,可以不承办,安徽省教育厅不参与主办和管理。
承办竞赛项目应较好体现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符合高校专业建设发展实际,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实践要求。主要从全省高校历年来已开展的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认可度的竞赛(包括省级赛事和全国性赛事的省赛)中遴选确定,同时根据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适当增加新的竞赛项目。承办竞赛项目纳入安徽省教育厅统一管理,申报单位负责组织竞赛项目实施,承办全国赛的省赛需取得国赛组委会授权。
二、申报原则
坚持竞赛与行业要求、技术进步、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及教学改革相结合,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提质减量、总量控制。赛项设置要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安徽及长三角区域特色,高质量设置服务我省新兴产业,以及与“四新”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思政等有关的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严格控制赛项总体数量,重点向高质量、高水平赛事倾斜,原则上同一专业类别不超过3项。
二是动态调整、优中选优。A、B类列表竞赛项目原则上全部重新申报和评定,重点选择权威性强、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层次高的国际、国内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优先保留原列表中师生受益大且有效支撑学科专业建设的赛事;优化整合原列表中竞赛内容相同和近似的赛事;优先增设覆盖新增专业点和紧密服务支持我省战新产业相关的赛事;撤除原列表中组织不力、赛事效果不佳、出现重大事故或相关专业已经淘汰的赛事。
三是优化组织、分类管理。原则上赛事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申报,项目不得具有商业性。优化竞赛组织方式,原则上按学科大类设置竞赛项目,一个竞赛项目下可根据专业方向、面向类型等不同设置不同赛道或子赛事。优化竞赛管理模式,赛事秘书处设在申报高校,由秘书处每年负责遴选承办、协办高校。原则上赛事承办经费由申报和承办单位自筹,经费自筹须符合相应的制度规定。
三、申报组织
1.申报数量。各学院自愿申报。申报数量:承办竞赛项目每学院1项,认定竞赛每学院不超过2项。鼓励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与外校联合申报(数量不限)。经评审后,学校择优遴选承办竞赛项目3项、认定竞赛项目8项推荐至省大创办(联合申报项目除外)。
2.材料申报。申报学院认真组织论证并填报《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承办项目申报书》《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认定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2),学院盖章后于2025年10月14日下午16:00前将申报书(电子版与纸质)报教务处1711办公室。
3.公布实施。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遴选工作。遴选通过的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纳入竞赛项目A、B类列表,并于2026年起开始实施。建立竞赛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年度评估工作,对年度评估不达标项目,将调整出列表目录,并适时增补新的竞赛项目。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结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及区域产业需求,认真梳理优势赛事资源,优先申报与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契合、能彰显学科特色的项目,确保申报工作高效推进。
联系人:唐礼平0551-63828079
附件:1.2026年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承办项申报书.doc
2.2026年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认定项目申报表.xlsx
3.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B类项目列表(2019年版).xlsx
教务处(招生办、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