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代表委员热议脱贫攻坚

发布者:王如芳发布时间:2021-03-17浏览次数:103

“作为亲身参与者,我感受很深。政府工作报告对完成脱贫任务后怎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安排,让我心里更有底了。我所在的昭觉县已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我们生活变好了,腰包变鼓了,观念转变了,彝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由衷感谢。”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在参与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期间动情地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提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热议脱贫攻坚成果,为“十四五”期间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谋划策。

脱贫摘帽是

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

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力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丽水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雷后兴激动地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大段讲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非常感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表示,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纲要和指导性文件,指导民族乡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忧居”变“安居”

危房改造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面落实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高度关注房屋安全问题。她建议围绕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乡村建设行动统筹谋划,尽快理顺农房建设管理机制。建议国务院颁布《农房建设管理条例》或明确相关部门牵头制定部门规章。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进江西省委副主委卢天锡也为农村地区老百姓“安居”支招儿: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的成果,注重构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安全。要把农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加强乡村设计和农房设计引导,传承和塑造各具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的乡村建设风貌。

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美丽宜居乡村画卷铺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传统村落特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表示。他建议,做到“人不离屋”,把传统村落继承好、保护好、开发好。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让村民回到村落、让村落回归村民,做到村人合一,实现共治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今年带来了“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他认为,只有改善乡村环境,才能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龙关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他建议将我国县域乡村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列入“十四五”规划重大专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主委、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建议,根据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需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建议,要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塑造美丽城市形象,打造一批城乡融合先导区、美丽乡村示范区。

本报记者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