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搏浪再起航 奋力谱写新篇章——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

发布者:王如芳发布时间:2021-03-17浏览次数:20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一个思想性强、管用务实的好规划,围绕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擘画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充满信心地说。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草案审议期间,内容备受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展开热议,纷纷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让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创新”也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发挥“链主”企业优势,加快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突破行业共性难题,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区捷建议,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白春礼建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夯实科技长远发展根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表示,做好今年的工作,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自觉提升各项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的首位,更加重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以科技保障决策质量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科技能力,形成全社会重视科技、依靠科技的大好局面;改善科技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更多的科研人员潜心研发,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表示要对照规划纲要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规划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四个方面内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让千家万户共圆“安居梦”

建起广厦千万,才有幸福可盼。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江表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有效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对服务百姓安居乐业、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健全住房租赁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住房租赁条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租购同权,对新建、改建租赁住房涉及的规划、消防、民水民电、燃气等问题统筹研究、细化落地方案,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住房租赁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住房租赁发展。

“圆好老百姓的‘安居梦’,让人们在城市诗意栖居,城市更新是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将目光投向城市更新。他建议,为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建议国家层面要建立统一完备有效、能指导各地解决问题的城市更新法规政策体系。结合城市更新,探索通过配建、结建、存量房改建、代理经租等方式扩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解决好城市住房问题。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绿色建筑是推进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应对资源环境紧张、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杨伟军表示,为推动湖南省绿色建筑在“十四五”期间大发展,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立法保障,尽快修订《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从建设、奖惩、目标等方面强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解决发展失衡、执行率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易家祥建议,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出更多实招,将健全保障对象写入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说:“回顾‘十三五’成就令人鼓舞,展望‘十四五’目标豪情满怀。”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