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何镜堂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城市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发展的阶段,全面提升城市建筑和环境质量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要求。
实现建筑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相协调发展,需要注意3点:第一,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第二,文化是灵魂,要解决好文化自信的问题,既要有中国文化的基因,又能够与时代接轨;第三,一定要以自然为美,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人民创造更美好、舒适方便、健康的人居环境。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同时基于对建筑本体、融合环境、彰显文化和永续发展等多维度的综合考虑,我从大量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建筑设计的“两观三性”论,即空间的整体观、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建筑是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是凝固的音乐。我们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南海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等建筑作品,通过展现这个时代的重大事件来记录这个时代,凝聚起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