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故事

发布者:王茹芳发布时间:2020-08-14浏览次数:31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今年是我国“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对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说,全面小康,是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是人居环境的旧貌换新颜,是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圆梦历程。

就让我们通过这些小康路上亲历者所提供的照片和文字,走进他们的生活,分享属于他们的幸福故事。

书房里的小康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初春,那年我的爸爸和妈妈结婚还没多久,他们居住在爸爸单位的“筒子楼”中。两人都爱读书,但狭小的空间里,只能在紧靠着床的地方摆放下一张书桌。书桌上的书不多,但在妈妈灿烂的笑容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

 

 

到了1986年的冬天,我家已经搬进了3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卧室的一角被布置了一个书柜,藏书增加了。照片中蓝色的方形物体是洗衣机。在当时,洗衣机可是“珍贵”的家用电器,所有妈妈很少用它洗衣服——舍不得。于是,这台洗衣机就像“宝贝”一样被摆放在卧室里。

 

 

1996年的夏天,我是在妈妈单位分的60平方米的福利房中度过的。我有了属于自己的粉红色小书柜。房子大了,藏书也就又增加了。于是,在我的小床边又摆放了一个书柜。

 

 

上面这张照片是2017年冬天我家房子的一角。16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中,我们拥有了一间独立的书房。书房里,大书柜“铺”满了房间的一整面墙,书房的玻璃窗外,是不断建设中的高楼大厦。

属于我家的小康生活,就在一个个冬夏的变换中,在从小书柜到大书房的变化里谱写着。

——赵闻迪,安徽淮南潘集区平圩发电公司

长兴湖畔,每天都是新的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位于湖南省东部的浏阳市,是一座在歌声中“长大”的城市。我就居住在市内的长兴湖边。

 

 

在我的印象里,昔日的长兴湖只是一个小水库,周边大部分区域都是农田,道路坑洼,尘土飞扬。到了晚上,湖边格外漆黑冷清。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在长兴湖畔耸立起来了,阔景园林、泳池、荧光漫跑道、儿童游乐区、羽毛球场等娱乐休闲设施也陆续建成了。满怀城市梦想的我,见证了长兴湖片区的快速发展,而作为浏阳人,我也成为了城市日新月异中便利生活的受益者。

 

 

早晨或傍晚,我时常会陪着妻子和儿子在长兴湖西岸的广场上散步、健身。眼前是清澈的湖水,嬉戏的鸟儿和随风摇曳的花海。爱城市,更爱愈发美好的日子,这就是属于我,一个浏阳人的小康生活!

——唐文波,湖南省浏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电话的变迁

 

 

我出生于农村。40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时,祖父总满怀憧憬地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在当时,对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居住在土坯茅草房中,使用煤油灯照明的人们来说,住楼房,使用电灯和电话的“远大”的梦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儿时的我虽然知道电话是什么,但从未见过。今天,看着教妈妈使用微信的爸爸,我依然可以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电话的情景:那一年,我和父亲去乡粮站缴公粮,听到了清脆的电话铃声,触摸到了那个只有在老电影中才见过的电话,它是黑色的,手摇式。

 

 

思绪回到现实,妈妈靠在沙发上用手机看电影,家里的宠物小狗成了手机“支架”。窗外是新时代的农村——家家户户建起宽敞的小楼,楼前楼后还有花坛和草坪。

 

 

我心中的小康,就是眼前的生活。它根植于乡土,在带给农人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有“清水养闲花”般来源于美好生活的小情调,还有对更幸福日子的憧憬。

——李彦菊,丸一金属制品(佛山)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