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品牌在中国开办国际学校,而中国国际学校“走出去”的步伐却相对缓慢。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包括“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在政策东风下,中国教育的向外输出也逐渐加快了步伐。
教育和语言伙伴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有力工具,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把个性化英语学习以及把高科技带入课堂领域,可以助力所有学生加速学习,更好的推动中外交流与合作。
关注当下行业热点,帮助学校应对各种难题,携手行业同仁共同前行!BEED Asia 必达亚洲在线合作交流新平台——“必达荟 | BEED Talks”本周将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为主题,特别邀请中国枫叶教育集团副总裁兼枫叶研究院院长任鸿鸽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伟其,从教育“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当下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另外,此次睿乐生教育集团还将针对目前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为我们带来“线上教学趋势下,如何保障学校对学生英语学习进度的跟踪与监管”的精彩内容分享。看看优质的测评体系能够如何让学校高效精准的把握学生学习进度,使得学生与英美孩子的能力相比较,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更快速的成长,敬请期待!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3月13日,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同迪拜的中国国际学校筹建小组举行网上视频会议,就迪拜中国国际学校筹备工作进行交流。迪拜中国国际学校计划于今年4月进行招生,9月正式开学。
迪拜中国国际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迪拜的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子女接受高水平中国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心灵、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将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为主,同时兼顾国际课程,以满足当地中国籍学生未来转学回国继续就读或者升入国际院校的实际需求。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标是打造成一所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世界一流水平的海外中国国际学校。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海外学习、工作、经商等,广大海外侨胞对学习传承中华语言文化的需求变得愈加旺盛,对于海外开办中国国际学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429号(教育类393号)提案答复的函》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有利于解决各类驻外机构、海外中资机构工作人员以及赴海外经商、务工人员随居子女在国外接受汉语教育问题,同时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中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
在办学模式方面,教育部提到了三种探索的办学模式:一是依托现有阳光学校或孔子学院,逐步发展成中国国际学校;二是在所在国现有教育机构中“借壳”开办“中国教学部”;三是鼓励国内教育机构在条件成熟国家独立举办全日制中国国际学校。
随着教育需求的持续增加,在各种政策的引领下,中国教育的向外输出也逐渐加快了步伐。
2019年6月20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会见了来访的阿联酋教育部长侯赛因·哈马迪一行。双方就深化语言教学合作、促进双向学生交流、探讨在阿建设中国海外国际学校、加强教育政策沟通等交换了意见。
2019年7月9日,中马学术出版及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马来西亚教育部长马智礼先生亲自见证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和知么开门(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建校协议,共同推进马来西亚中国国际学校的建校工作。
马来西亚中国国际学校
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海外第一所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中国教学大纲的全日制海外中国国际学校。2019年作为试点阶段,教育部指定济南市作为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的首个对接城市,由济南市教育局选派优秀教师支援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纵观海外办学,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踏出国门,在海外建设分校(校区),例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等,中国高校海外建分校(校区)呈现规模化趋势。此外,国内也有不少教育集团纷纷开始加速其海外布局,为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积累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当下,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品牌在中国开办国际学校,而中国国际学校“走出去”的步伐却相对缓慢。未来,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中国教育走出国门,向海外扩张,将成为大势所趋。可以预见的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及世界的国际教育中心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语言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与国际化接轨,帮助中国学生更具全球化视野,离不开语言的助力,从而真正实现中国教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