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国际经济与商业管理项目总结
“一场穿越知识与未来的青春旅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许元
七日香港行,似一卷缓缓展开的翰墨长卷,以学识为墨、以体验为笔,在青春的宣纸上落笔生花。每一位成员从内地不同的城市启程,跨越山河,飞越云霭,终抵这座屹立于东方之珠的国际都市。香港,以其独有的节奏与韵律,向我们展示着一场融汇学术、文化、商业与人文的深度交响。
企业参访是此次研学中极为浓重的一笔。步入保诚集团的亚太总部,现代企业的格局与气度扑面而来。在专为我们安排的讲座与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国际保险业的运作逻辑与人才需求,也在问答之间了解职场精英的思维模式与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保诚高管也亲自为我们讲授如何在一分钟自我介绍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高手不仅在于专业功底,更在于精准表达与真诚沟通的能力。他们分享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永远准备、永远自信、永远面向机会。
港大校园,是这趟旅程中最令人流连的驿站。红砖外墙、拱形回廊、参天古树,处处散发着殖民时期与学术传统交织的厚重气息。我们穿梭于主图书馆、庄月明楼、大学堂,在参访中感受学术圣地的庄严,也在学生餐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同桌就餐,聆听不同口音的英语、广东话和普通话,真正体会到“国际视野”不再是抽象词汇,而是一种可被感受的现实。
在这四门香港大学的精华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术与实践交融的魅力:《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教会我以数据洞察人才管理的本质,让感性的人事决策拥有了理性的支撑;《国际经济和金融》带我纵览全球资本流动与贸易格局的脉络,理解国家与企业在宏大经济叙事中的定位与策略;而《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导力》则颠覆了我对管理的传统认知——技术的极速演进并非取代人性,而是要求我们以更敏捷、包容且道德的意识引领变革;最后,《数字化时代的战略营销管理》让我明白,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品牌与用户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共建意义的持续对话。最后的结业汇报准备虽然只有短短两小时,却是数日所学所感的凝练呈现。我们分组协作、反复演练,从主题定位到表达技巧,从数据分析到现场应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从紧张到从容的蜕变。最终,我们小组荣膺最佳小组称号,并获得了由香港大学官方出具的推荐信。
人文体验进一步丰富了研学的层次。游览香港故宫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条贯通时空的艺术长廊,朱墙金瓦之外是维港的现代天际线,而馆内沉静雍容的紫禁城气息却扑面而来。每一件器物都不只是器物——商周的青铜藏着礼乐的魂魄,唐宋的瓷器凝着月色的釉光,明清的书画间犹见墨痕呼吸。而在专家带来的“香港前世今生”讲座中,我更深入理解了这座城市从渔村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沧桑历程,也从人才政策、科研布局等角度,思考自己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最后一日,收拾行装时,行李箱中多了笔记、讲义和纪念品,而心中装载的,则是远远超出物质范围的收获。是港大教室中那句发人深省的提问,是企业会议室中那个清晰坚定的职业愿景,是深夜与室友讨论项目时的热烈,也是站在太平山顶俯瞰维港时的那片璀璨夜色。
回程的航班穿越云层,我望向窗外,香港渐行渐远,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悄然扎根。这不仅是一次研学,更是一场与未来自己的对话。我们用七天的脚步丈量香港的学术厚度与文化广度,也更清晰地看见——世界之大,值得奔赴;自我之小,仍可广大。
愿以此次香港之行,为青春写下注脚,为远方点亮灯火。(指导教师:刘珺珺;审稿: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