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暑期访学系列——早稻田大学暑期学校篇

发布时间:2025-09-28浏览次数:15

东京访学纪思:于研学中拓界,在笃行中成长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会计专业祝梧桐

数日的东京访学行程虽已落幕,但其承载的知识养分与思想启迪,却如镌刻般留存于认知深处。从早稻田大学的学术殿堂到河合塾的实践场域,再到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金融前沿,每一段参访都构成一次认知的迭代;而东京街头的烟火与秩序,更让这场研学多了几分人文温度,让“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地探索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漫步早稻田大学校园,百年学府的人文底蕴与现代学术气息交融共生。红砖建筑的肌理间沉淀着历史厚重,课堂之上,教授以“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授课,则打破了理论与现实的壁垒。授课过程中,教授摒弃单向灌输,转而以日本战后经济复苏、企业转型案例为引,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商业逻辑拆解,引导我们思考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产业发展路径。课堂互动中,关于“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平衡”的探讨,更让我意识到跨文化视角下的学术思辨,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认知边界的拓展。课后与教授交流时,“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的深度决定认知的高度”这一观点,为后续参访奠定了“观察-思考-内化”的认知基调。 

河合塾的企业实训,则构建了从“知”到“行”的转化桥梁。不同于校园内的理论研习,此处以模拟企业项目为载体,聚焦“流程化运作”与“团队协同效能”的实践探索。指导老师系统拆解了企业项目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到落地复盘的全流程,强调“每个环节的逻辑闭环”与“跨角色沟通的精准性”。在分组优化营销方案时,团队成员因数据筛选标准、目标客群定位产生分歧,历经多轮头脑风暴与逻辑推演,最终达成“以用户画像为核心,以数据支撑为依据”的共识。这一过程让我深刻认知到,职场协作的本质是角色优势的互补与认知盲区的填补——有人搭建逻辑框架,有人专精数据挖掘,有人专注方案呈现,唯有高效沟通与包容协作,方能实现团队效能最大化。指导老师复盘时提及的“职场闭环思维”,更让我明白,实践不仅是技能的锤炼,更是职业素养的塑造。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参访,为我们打开了洞察金融市场运行逻辑的窗口。站在交易大厅外,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的股价数据与交易曲线,直观呈现出全球资本流动的动态图景,沉浸式体验远非课本理论所能比拟。讲解老师围绕交易机制、上市审核标准展开解读,并结合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市场波动的传导路径。面对“如何理性看待市场波动”的提问,老师一句“回归底层逻辑,拒绝短期投机”,既解答了疑惑,更启示我:无论学术还是职场,“夯实基础、理性思辨”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而东京的城市印象,更让这场研学多了几分细腻的感知。街头错落的百年老店与现代摩天楼和谐共存,地铁里有序排队的人群、路口精准到秒的信号灯,细节处尽显城市的秩序感;傍晚时分,居酒屋透出的暖光与街头艺人的琴声交织,又添了几分烟火气。这种“严谨与温情并存”的城市气质,恰与此次访学中“理性探索与感性体悟并重”的收获相呼应。

此次东京访学,既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认知维度的提升。早稻田的学术熏陶拓宽格局,河合塾的实训锤炼能力,证券交易所的参访明晰方向,而东京的城市肌理则让认知多了人文厚度。未来,我将以此次研学所得为起点,在理论中深耕,在实践中笃行,将外在收获转化为内在素养,稳步奔赴成长之路。(指导教师:刘珺珺;审稿: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