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创新育人 ——公共管理学院优秀教师王玉纯

发布者:汤娜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王玉纯,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系副主任。自2019年6月任教至今,王玉纯始终以“教学为根、科研为翼、学生为本”的信念,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深耕不辍。她用创新点燃课堂,用责任守护成长,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题记

以创新为钥,开启教学新境界

王玉纯老师先后主讲《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地图学原理》《遥感原理及应用》《国土空间规划》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地理大数据原理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并承担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识实习、社会服务、专业技能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方面,她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质量工程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教学实践中,她开创性地构建了“产教协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真实项目案例,带领学生完成从数据采集、空间分析到方案设计的全流程实践训练。同时,她注重将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报国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责任感。从教6年来,她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创赛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安徽省青教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校课程思政比赛二等奖等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年度考核优秀。

以科研为桥,连接理论与实践

王玉纯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她先后主持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联创新发展研究攻关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6项省部级课题,获立教育部安徽省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1项,在《Ecological Indicator》《Land》《生态学报》等SCI/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优秀成果奖2项。依托科研优势,她构建“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模式,将主持的省部级项目转化为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案例,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她培养了一批具备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形成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良性发展机制。

以学生为本,护航成长之路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是王玉纯老师始终践行的育人理念。在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期间,她带领学生进行多次赴环巢湖地区实地调研,反复修改完善评估方案,最终斩获全国二等奖。在备战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时,她放弃产假休息时间,耐心指导学生修改参赛作品,最终团队获得全国二等奖,她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就在近期,她指导的学生团队再创佳绩,斩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新突破。最让她欣慰的是,这些参赛经历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荣誉,更培养了他们严谨的专业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这些学生已成为推动土地资源领域行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以专业为锚,贡献行业力量

王玉纯老师不仅深耕于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更积极将专业所学回馈社会、服务行业。她承担及参与了多项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估与规划类产学研课题,扎实落地于多项地方实践,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基于在实务中持续积累的专业经验,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项土地资源管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贡献了关键力量。这些实践不仅锤炼了她的专业能力,也将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规范要求反馈于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实现了从“学界”到“业界”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为每个学生插上追梦的翅膀。这份教育初心,正如她常说的那样:“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我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如今,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系副主任,她立足专业发展前沿,牵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继续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不懈努力。(文/图:王玉纯;一审:周娅子;二审:连瑞瑞;三审:黄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