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材化学院扎实推进教风学风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更加优良的教育生态。积极培育和选树典型,成立学生宣传队,对在教学科研一线兢兢业业奉献的优秀教师开展宣传报道,让学生亲身体会他们在课堂课外的奋斗与坚守,也激励更多教师见贤思齐,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良好教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贡献重要力量。
马婕,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建筑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建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 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 项。
深耕教坛,匠心独具
在信息化时代,马老师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了线上慕课,并已在学银在线平台成功运行三个周期。通过构建课程的知识图谱和课程思政图谱,帮助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体系,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马老师还开设了7×24小时的AI助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随时得到解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马老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生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学习通开展主题讨论、抢答、投票等多样化互动活动,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设置开放性问题和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
亦师亦友,关爱成长
马老师分享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方法。关键在于真诚与尊重。只有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和选择,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有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一开始不爱上课,在马老师组下做CDIO项目实践后,经常来找马老师谈心,每次都会倾听解答他的困惑,他因为CDIO项目爱上了数值模拟,也因此决定考研,考上研究生后,同老师分享喜悦。这就是感受到师生之间信任与关爱的力量,也是对热爱教学的老师们最大的回报。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马老师会为他们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如推荐前沿学术文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较慢的学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采用一对一辅导、分层作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夯实基础,逐步跟上学习进度;针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会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发言、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自信心;而对于性格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在团队合作中担任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寄语未来,共筑梦想
在马老师看来,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同时,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一挑战,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应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实践课程和跨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助力学生在新时代实现全面发展。(作者:孙嘉杰 毕志杰 袁海鑫 芮正龙 汪家乐;指导老师:李碧虹;一审:李刚;二审:何世明;三审:孙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