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入学季,大学新生就要陆续到校报到。大学是很多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经过高考洗礼,他们怀揣青春、激扬梦想走进大学校门。然而,大学不是天堂,也不是娱乐场,而是步入职场前的加油站。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学习生活有着本质不同,这就要求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大学期间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新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畅游在大学这所知识的海洋里,放飞自己的梦想。
心理准备:学会调适心理冲突
生活准备:学会独立生活
学习准备:尽快走出学业迷茫
情感准备:珍惜友情 理性迎接爱情
心理准备:学会调适心理冲突
大学与高中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大学新生应该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相关专家表示,大学新生入学,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学会调适心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和因此产生的内心冲突。
在大学学习,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要认真了解学校发给新生的入学手册,它对新生接受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有帮助,而现实是许多学生并没在意。在大学期间,要广开视野。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应试中不同,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磨炼之前的过渡时期,需要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分析判断,避免混淆是非、随波逐流。在大学期间,要学会接受帮助。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对有需要者提供帮助,而有的学生会拒绝。其实,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很大,有了问题只需稍微帮助就能过去。尤其是贫困生进入高学并努力学习,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都会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完全不应该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大学之大不在于学校硬件设施和校园面积,而在于有学识渊博的大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做学问,才不至于使学生在纷繁的大学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还应当有自身独特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这些是大学经过几十年才积淀下来的精髓。其次要明白大学目标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相当于你的大学有了方向,在进入大学之前不妨花点时间想一下,通过大学学习要变成什么样子,是从事学术研究、从政或是从商……这些目标一旦确定,你就会明白自己在大学到底要学什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很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少走弯路。最后要合理规划好该做什么?每一所大学基本都开设了生涯规划课,它可以帮助你在确立了目标之后,再将大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小目标和每一个时间段,并逐一实现目标。
大学学习没了老师的监督,很多课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于那些对高考填报志愿不满意的同学,学校也提供了改换专业的机会。有事没事就去图书馆转转,终归有好处。由于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期末复习的时候很轻松,鲜有通宵达旦的惨痛经历。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如果可以早早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早规划那是最好的。大一入学后,一些学校允许辅修双学位,许多新生会毫不迟疑地选择辅修第二学位。但由于加大了大学学业的压力,尤其是期末考的时候,动辄十五六门要考试,也有同学未能坚持而半途放弃。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辅修第二学位,千万不要因此而耽误了本专业的学习。
在大学,学习无处不在。加入学生组织和社团不失为选择,但如果加入太多,天天忙得昏天黑地,单开会一项就让人自顾不暇。选择保留最喜爱的且和专业密切相关的社团,久而久之,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如果有机会,强烈建议大家多多参加比赛。不仅能锻炼自身能力,而且可以接触社会,经历那份紧张体验,促进自信心显著提升。
总之,大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从学校向社会转型的平台。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好这个平台需要因人而异,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好大学的资源不断扩宽知识面,是每个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主题,也永远不会过时。
生活准备:学会独立生活
上大学后,有非常多的同学从“走读”变成了“住读”,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环境方面,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另一方面,从单处一室的“独立王国”到数人“群居”的集体宿舍,这一生活环境和习惯的适应、磨合,对没有过住校经历的同学来说,真的是一次考验。
掌管好自己的“小金库”
虽然从参加高考到进入大学,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大学新生的生活费却是成倍地增长。有同学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每月零花钱只有一二十元,上大学时家里都要给几千元的生活费(供一学期用),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刚入高校时,同学们都没有太多“窗体顶端理财”的经验,有的同学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逛街、旅游、聚餐……两个月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以后的日子只好节衣缩食或向父母索要。
在大学里不少同学因为不会理财,日子过得“前松后紧”,甚至到学期末要借债生活。因此,大学新生要树立“理财”观念。在刚入学的两三个月中,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尤其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切不可盲目攀比。
“过来人”介绍,大学新生理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每个月初都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消费计划”,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去年考入山东大学新闻专业的王同学介绍,刚入大学时感觉大学和高三简直是天壤之别:高三生活两点一线,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如同一只拧紧的陀螺,而大一新生学习压力很小,又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这种期待已久的自由,让很多同学最初感觉“不知所措”,生活一下子懒散了许多。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首先,按时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学校公寓里大都有晚上卧谈的习惯,同学们深夜两三点钟睡觉是常见之事,结果第二天上课时非常疲惫,根本无心听课,有时干脆旷课,在宿舍里补足睡眠。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课业,还容易引起失眠,还影响同宿舍的其他同学。晚睡的同学大都会晚起,一个直接的影响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随便吃些零食,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受到影响。
第二,坚持体育锻炼。“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大学里有丰富的运动设施,同学们可千万不要浪费。
第三,远离不良生活方式。由于没有监督,有的同学一进大学就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沾染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行为,其实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些不良行为将成为大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课余时间要利用好
某大学辅导员张老师认为,大学校园与中学校园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大学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要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陶冶情趣,使生活充实丰富。大学时最好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不仅有利于建立自信心,还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定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使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
学习准备:尽快走出迷茫 做好学习规划
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性强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上大学就意味着高中生身份的转变和心态的转变,在高中时老师和家长“保姆式”管理方式要快速切换到“自理式”管理方式,学习模式也由“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模式。
据北师大心理学学院院长许燕介绍,准备进入大学的新生一般不了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习方式有着质的区别,入校后有可能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大学新生要从以下方面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由集体学习到个人选课
除了极少数示范高中有选修课以外,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三年都上着一样的课程;而大学教育更尊重个性,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在同一个班上几乎没有两个学生选的课完全相同。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感触颇深,刚上大二的学生小林介绍自己大一刚入学时选课的第一反应是,“找不到对手”。小林从小学开始,都习惯于找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依据别人的学习安排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可是,他发现大学同学大家选的课都不一样,上课地点不同,再加上一些社团活动的分化,一个班的同学聚在一起上课的时间并不太多。小林表示,高中老师对作业和考试有很细致的安排,而大学老师只是列下一堆参考书目。同学之间无法获知别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
最让小林感到心理压力的是,他想转专业和出国留学,他就需要作出更多的个人打算。在大一结束时,小林转专业失败,他开始修“双学位”作为补救。“双学位”需要比同班同学多修12门课,多修34个学分。在看到同班同学在用功学习时,小林有一种“撕裂感”,他一心想学好第二专业;但是,为了申请留学时成绩单好看,原专业成绩也不敢怠慢。在大二暑假,他又要为留学做准备,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托福和GRE上。对比准备考研或工作的同学,小林觉得大家过着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
由老师督促到个人自觉
对于高中的优等生来说,进入大学不免产生一种失落感。高中的老师相当于半个爹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大学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教师更关注于自己的科研,而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优等生应该戒除高中时代被老师捧为“掌上明珠”的心理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在大学,教师一般将学生当作成年人看待,不会督促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应该自觉,不能因为没有老师管,就上课缺勤,不上自习,或是沉迷于打游戏。
学习需要有长远规划
大学生对于学习规划不能放弃思考,简单从众。被动追随热点专业,这些热点专业在4年之后毕业时很有可能转变成为难以就业的专业。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热捧的生物工程和国际经贸等专业,后来就业并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安排大学学习规划要有前瞻性,既要安排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显学”,又要安排现在用不上、不受关注、将来可能蕴含巨大机会的课程。
情感准备:珍惜友情 迎接爱情
友谊对于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友谊的人,就是孤立无援的人和可悲的人。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生在世,最不能缺失的人际关系,就是友谊。正因为这样,友谊历来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精神追求。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大学生的友谊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促进大学生完成学业、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
友谊是大学生主要的情感依托和人际关系之一
友谊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这是因为从人的发展来看,青年时期内心世界迅速形成,成人感增强,逐渐减弱了对父母师长等成人的感情依赖,而把感情依赖的方向转向同龄人。再加上大部分同学远离家乡、父母,因此,同龄人之间的朋友友谊成为青年人最为珍贵的感情之一。友谊是一种爱心的交往,是以爱心来换得爱心,是相互之间给予爱的奉献。这种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情感,丰富了青年的情感世界,使大学生懂得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
友谊是大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青年人刚刚踏上人生道路,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容易相互影响、相互模仿,并从朋友身上找到衡量自己的尺度,发现并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不断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正如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作家和心理治疗专家莉兰.罗宾所说:“我们不是单面的人,我们也有不止一种的潜能。而朋友,正是我们自己的投影,他们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各个侧面,并发掘自己前所不知的各种潜能。
友谊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加快发展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智力、完善品格外,还要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取长补短,做到学习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激励,思想上互相启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朋友友谊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也具有积极的价值。首先,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大学生会切实地感受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忍让、宽容等美德。其次,友谊是一种爱心的交往,是以爱心来换得爱心,是相互之间给予爱的奉献。这种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情感,丰富了青年的情感世界,使大学生懂得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最后,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使人的道德情感向社会范围扩展,把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乃至于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友谊的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助动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马克思在写成《资本论》初稿后,曾经于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在校完最后一个印张时写信给恩格斯以表达感激之情,信中说:“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因此友谊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加快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早日成才,走向成功。
理智迎接恋爱
近年来,大学校园谈恋爱早已成为时尚,并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毕业即分手”的现象是屡见不鲜、见惯不怪。对此,百合网曾做过的网络调查显示,目前,90后比80后的婚恋观更现实,而且5年一个周期在递增。也就是说,现实性与出生年代成反比。校园恋爱大多为解脱寂寞而选择的开心生活方式,是否需要父母认同也是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降低。这表示,他们对选择谈恋爱的态度更加趋于实用。
对大学期间学生积累谈恋爱的经验,百合网副总裁慕岩持赞同态度。他说,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特别缺失,而且几乎是空白。有的高校开设相关选修课,大都是爆满。而在国外许多学校,从初中阶段就开设的亲密关系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而且为成人后婚姻恋爱积累经验。实践中,部分大龄青年不善于与异性交往,想不清楚自己对婚姻对象的角色定位,多半就是没有经历和接受过相关教育所致。
尽管大学谈恋爱逐步被社会接受,但也面临着各种因心理不成熟而引发的冲突。为此,慕岩建言,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尤其不能与人格有缺陷、过于自私的人轻易谈恋爱。这样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和行为较为怪异。如果已与这样的异性朋友相处,建议恋爱的节奏放慢些,发展太快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要多听取朋友的建议,并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同时,认真思考“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有否爱的能力”。
(转自安徽建筑大学就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