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印发2024—2025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名单的通知》,我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志愿者华晴、黎孟悦分别荣获“西部计划全优秀”“安徽省西部计划考核优秀等次志愿者”。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两位青年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充分肯定,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
国家工程育新苗 青春力量赴边疆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该计划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遴选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赴中西部基层一线开展1至3年志愿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基础教育、三农发展、医疗卫生、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自启动以来,该计划已成为引导青年服务国家战略、锤炼本领的重要平台。
黎孟悦:在“十个一”机制中淬炼成长
黎孟悦,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预备党员,现服务于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办事处组织办。受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嘱托的感召,她主动选择加入西部计划,在“十个一”培育机制(即一次岗前培训、一本工作手册、一名导师帮扶等)的支持下,快速完成从校园到基层的角色转变。
面对党员教育、信息宣传等任务,她以“文”字为突破口,累计审核村居党建信息稿件200余篇,多篇稿件被芜湖先锋网等平台采用,独立撰写的稿件更登上安徽先锋网。在实践锻炼中,她总结出基层统筹工作的“三招”:通过一线调研掌握实情、以清单管理推进任务、靠复盘迭代优化方法。此外,她策划股改分红大会、退休干部荣退仪式,参与筹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庆祝建党104周年活动等,展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基层服务要倾注真心。”黎孟悦在参与“板凳课堂”“板凳议事会”时深刻体会到,只有扎根群众才能找准工作方向。她跟随宝妈志愿队陪伴孤寡老人、在“童悦营”与留守儿童互动、在党建广场开展政策宣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30余次。她感慨:“志愿服务让理想信念更牢固,无论未来走向何方,我都将永葆服务热忱。”
华晴:从迷茫到坚定,在磨砺中破茧成蝶
华晴,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预备党员,毕业初期因职业规划迷茫,被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吸引,最终结合个人价值追求与家国情怀作出选择。尽管父亲担忧基层艰苦、建议优先深造,但她通过家庭沟通获得支持,毅然踏上服务之路。
在基层一线,华晴承担了防火巡逻、道路稽查、食品安全检查、环保设备巡查等任务。面对盘山公路晕车、养猪场环境不适、交通不便等挑战,她以“全能战士”的姿态突破自我:检查养猪场环保设备时,她克服异味完成数据采集;巡查偏远村落食品安全时,她徒步数公里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河水变清了,垃圾减少了,我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的意义。”华晴见证了乡村环境的显著改善,个人能力也从法学生成长为“多面手”。表彰后,她第一时间与父母分享喜悦:“基层经历让我明白,青春的价值在于为群众办实事。”她寄语学弟学妹:“西部计划的岁月是给青春最滚烫的情书,愿你们以理想为帆、以实干为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担当。”
靶向培训强本领 沉浸实践显担当
两位志愿者的成长,离不开组织提供的系统性支持。项目办通过“青马工程”理论学习、“青年夜校”技能培训等平台,构建“靶向式”充电与“沉浸式”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黎孟悦在导师指导下,将课堂所学与基层实际结合,创新提出“党建+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华晴通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掌握了群众工作方法。数据显示,2024年度项目办累计开展专题培训48场,覆盖志愿者超2000人次,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青春誓言映初心 时代征程再出发
“全国考核等次优秀”的荣誉,是对两位志愿者服务成效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广大青年投身基层的激励。正如黎孟悦在总结中所写:“基层是青春最广阔的舞台,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华晴则表示:“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扎根基层的这段经历,将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
目前,我校已有百余名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他们以青春之名赴边疆之约,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学校将持续完善选拔、培养、保障机制,鼓励更多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