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志愿者潘程星

发布时间:2025-07-29浏览次数:10

数字里的民生温度 —— 我的西部财政志愿手记

有幸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踏上这片土地,初入社会的我,带着几分懵懂与忐忑,推开了凤台县凤凰镇财政所的大门。新环境的陌生感、工作节奏的转换,都需要慢慢适应,但心中更多的是对基层实践的热切憧憬——就像翻开一本写满乡土故事的账本,连日来的时光里,每一页都记录着新鲜的体验与深切的感悟。

从省级团委的统筹关怀到镇级团队的细致对接,温暖如春风拂面;财政所里,领导的悉心指引、同事的热忱相助,更让初来乍到的我倍感踏实。他们不仅在工作中手把手教我看懂账册、理清流程,更在生活上时时关照:提醒我适应皖北的气候,告诉我镇上哪家面馆最地道。这份善意像种子落进心田,渐渐生根发芽,化作我主动投身工作的底气——跟着前辈学做报表、整理凭证,在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一点点打磨青涩的自己,努力让能力配得上这份信任。

曾以为财政工作不过是冰冷的数字与枯燥的报表,真正沉下心来才读懂其中流淌的温度:每一笔收支都连着民生冷暖,是村里断头路贯通工程的进度条,是低保户每月补贴到账的"及时雨",是返乡创业青年拿到扶持资金的"定心丸"。带我的王师傅常念叨两句话:"财政工作无小事,一分一厘系民生""账要日清月结,多列清单,定时复盘"。跟着他学入账、核凭证、整理档案时,这些话才从抽象的叮嘱变成具象的实践。当我反复核对三遍数据确保零误差,按照他的"清单工作法"完成月度记账,所长一句"这才是财政人该有的较真劲儿",让我真切触摸到"责任"二字的分量——它藏在每一个精准到分的数字里,藏在每一份签字盖章的凭证中,藏在群众拿到补贴时舒展的眉头上。

凤凰镇的节奏,是慢与快的奇妙交响。田间地头的炊烟与晨雾是慢的,那是乡土独有的从容;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的声响、对接业务的电话铃是快的,那是民生的殷切期盼。每当看到群众在服务窗口前排起的队伍,看到他们手里攥着的报销单、补贴申请,我便愈发明白:那些在报表上跃动的财政数据,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向往——是张大爷想给孙子买台学习机的心愿,是李大姐想翻新老屋屋顶的计划。因此,无论核对数据多繁琐,整理档案多枯燥,我都以百分百的专注对待,因为深知每一个细节都连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非专业出身的 "财政新兵",我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短板。未来,我计划系统学习《基层财政管理办法》《惠民政策一本通》,跟着师傅吃透"一卡通"补贴发放、村级财务代管等实操技能,力争早日实现"零失误"的工作常态;同时坚持学习财税法律法规,让每一笔收支都经得起政策与时间的检验。闲暇时,我也想多走进田间地头,看看稻浪翻滚的模样,听听乡亲们对"钱袋子" 的真实期盼——毕竟,只有懂了土地的心事,才能让财政数据真正接上"地气"

或许,西部计划的意义就藏在这些具体的小事里:在报表中算清民生账,在田埂上听懂百姓言,在一次次核对与确认中,慢慢读懂"为人民服务" 的千钧重量。青春虽短,但把青春的热忱注入每一个精准的数字,让这份坚守成为生命里的永恒,便是最有价值的选择。我愿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在财政岗位上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注脚,用热血与坚持在西部热土上浇灌出民生幸福的花朵。西部的发展道阻且长,我已准备好扎根于此,与这片土地共经风雨、同赴朝阳;更盼我们的故事能化作一束微光,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