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服务科研特区 擘画美育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1

本网讯 在新时代美育工作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安徽建筑大学立足自身特色,服务学校发展战略,构建起 “服务科研特区(高度)→构建美育矩阵(广度)→推进专项展演活动(深度)” 的创新路径,形成 “点 - - 体” 三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模型。既是对新时代美育要求的主动回应,也是对学校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精准落实,为美育踏出坚实且富有创造性的步伐提供了新方向。

对话科创,服务科研特区。2025年度“美育传薪计划” 团队成员带着原创美育成果,走进建大科研特区,与特种电线电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一线科研人员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展示的成果,是灵感与匠心的结晶:以建大校训为创作内核的书法作品,力透纸背间传递着建大特有的精神力量;以九月桥为灵感的国画,水墨晕染中勾勒出校园的灵动之美;歌颂安徽革命精神的原创快板书,节奏铿锵间激荡起爱国情怀、非遗鱼灯、木刻版画,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科研人员与同学们热烈探讨,思维的火花在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中迸发,打破壁垒,实现人文与科技的跨界对话。科研人员也向同学们分享学校最新科研项目进展,点亮了同学们探索未知的明灯,大家携手并肩,共同为建筑大学的发展注入活力。

最美舞台,浸润校园空间。校美育俱乐部以“最美舞台浸满校园”为主题,在校史馆、经纬书院、青青草地等特色校园空间,全方位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让美育理念深度融入校园生活肌理。借由相声、朗诵、乐器演奏、情景剧、摄影等多元艺术形式搭建,为师生打造沉浸式平台,使其能感知美、创造美、共享美。

经纬书院内,传统文化魅力尽显。民乐俱乐部成员指尖灵动,音符如涟漪在庭院水池中散开,与书香墨韵相融,绘就一幅雅致的文化图景,情景剧俱乐部在校史馆,依托馆藏文献资料,深入挖掘校史故事,找寻厚重的校史记忆,以“沉浸式”创作表达对学校深厚的感情。摄影穿梭各活动现场,用镜头定格美育实践的精彩瞬间。校园草地化身为露天剧场,蓝天为幕、绿草为席,悠扬歌声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聆听。美育俱乐部的同学们席地而坐,在微风中共享艺术之美,整个校园洋溢着欢快氛围。

专项展演,建设文化精品。“戏润青春舞台,诵响时代风采” 戏剧(戏曲)与朗诵专项展演活动,以其鲜明的主题定位与创新的实践路径,成为贯穿本学期美育工作的特色主线,形成校园文化精品。以此为核心,系列活动层层衍生,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艺术交流、服务社会等维度持续发力。

安徽建筑大学第二届 “美丽安徽,我来解说” 展演活动,融合戏剧与朗诵魅力,引导学生挖掘安徽地域文化,通过生动解说徽派建筑、黄山风光等,既锤炼表达与展示能力,又增强家乡认同感,将艺术追求转化为文化传播行动;在专业竞技与学术交流层面不断拓展,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诗文朗诵大赛、第三届 “延乔杯” 大学生红色故事讲解宣传活动,以专项展演标准为参照,搭建竞技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省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切磋技艺的机会。借戏剧朗诵艺术传播红色文化,形成以艺载道、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实现思想教育与艺术表达的深度融合,强化价值引领;依托团委职责,专项展演向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延伸。组建科技讲解员队伍参与相关活动专项展演同时还依托团委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领域进行延伸拓展。实现美育与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体现出专项展演在服务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安徽建筑大学以创新为笔、实践为墨,在美育画卷上挥毫泼墨,绘就出科技与人文交融、传承与创新共生、校园与社会联动的壮丽图景。从科研特区的跨界对话,到校园空间的浸润滋养,再到专项展演的文化深耕,每一步都彰显着对美育的执着追求与深刻理解。这不仅是一次美育探索的突破,更是一曲奏响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进之歌,激励着更多高校在美育之路上奋勇前行,让美的种子在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文/图:张毅 徐朦  一审:张毅 二审:万华 三审: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