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安徽省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5年)
时间:2025-10-31 作者: 浏览:12

“安徽省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是由安徽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安徽建筑大学。实验室面向建筑智能化、建筑节能、智慧城市、双碳战略的重大需求,针对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建筑节能、建筑物联网和建筑大数据核心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选择某些高附加值产品进行转化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控制与优化”、“建筑环境营造与智慧运维”、“建筑能效评估与绿色能源技术”、“碳排放动态监测与智慧管理”。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鼓励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热忱欢迎和邀请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申请本实验室开放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发展。

 一、本年度资助的领域如下:

1、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新模型与方法

面向建筑智能化系统控制与优化、建筑环境智能感知与控制、建筑用能过程精细化管理与评估等需求,研究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维优化、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新型架构、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平台技术、可计算建筑绿色技术等问题。关注云--端架构的建筑运维智能化平台构建框架、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共享与协同计算模型,探索数据驱动的建筑智能化平台系统技术;关注适用于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实践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问题的模型与方法以及适用未来建筑的工程技术研发。

2、可计算建筑环境物理场模型与方法研究

面向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的应用需求,可计算建筑环境物理场模型与方法研究聚焦建筑内热物理场、太阳辐射模型、光照场、声场等物理场,关注建筑热物理场模型、建筑热传递模型、太阳辐射模型、光照模型、建筑声模型的计算与优化过程,研究高效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开展数字孪生建筑优化调节与环境营造研究,为建筑节能与建筑智能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促进建筑能源效率、室内环境舒适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进步,并为建筑设计、运营和改造提供科学指导。

3、建筑能效评估方法与绿色能源技术研究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开展公共建筑能源监测、分析诊断与控制优化研究,重点实现建筑能源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云--协同计算、多模态异构信息融合、建筑能源系统节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筑光储直柔供配电关键设备与柔性化技术;研究建筑高效电气化替代技术及应用场景,探索区域建筑能源系统源网荷储用技术及应用。

4、建筑双碳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住宅建筑和城乡建设建筑双碳目标需求,研究建筑用能过程模型与仿真、建筑负荷柔性调控与潜力评估、新型“光储直柔”系统优化调度问题,关注计算与控制新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高效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生活方式与碳减排、建筑碳排放监测、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5、人工智能在建筑领域智能化新场景的应用

面向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筑智能化运维、建筑能源管理、建筑公共安全、建筑设计优化等诉求,针对诸如智慧养老(居家、社区和机构)、设施农业、智慧乡村、未来建筑公共安全等新场景,研究通用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场景,探索相关应用场景中的本地化、隐私保护与个性化等问题。如: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社区适老化方面研究的支撑技术,包含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老年人户外行走姿态模型构建、智能体驱动的社区环境中老年人社交行为分类和仿真,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高维度大样本数据的城市社区人口老龄化演变趋势推演和预测。

 二、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1.申请项目预期成果至少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中的1条:

1)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1篇(重点项目2篇,可以发表、录用各1篇);

2)发表CSCD收录论文1篇(重点项目2篇,可以发表、录用各1篇)、EI收录会议论文1篇;

2.需要按年度提交项目进展技术报告;

3.项目的管理要求详见附件1《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申请书详见附件2

  三、其它

1.申请的金额与执行年限:重点项目不超过2万元/项,执行期2年;一般项目不超过1万元/项,执行期2年;

2.申请人若已承担本实验室开放课题,需结题后才能再次申请;

3.申请截止时间:20251130日截止;

4.将申请书通过电子邮件发送zyzhang@ahjzu.edu.cn,并打印一式三份(正反面打印),递交或邮寄至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教学A407室,邮编:230022。联系人:王萍,电话:15256059086;张振亚,电话: 139560425820551-63513140



附件1:关于印发《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doc

附件2: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重点实验室.doc